原标题:文化新业态活力涌现 大型演出一票难求 上半年北京文化产业利润增长超三成
北京市统计局8月1日亮出北京市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合计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23.3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759.2亿元,同比增长33.5%。
2025年春节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掀翻”春节档,引发观影热潮,随后,这部影片在全球多地上映,并几次延期,最终在全球狂揽超过159亿元票房,一举拿下全球电影票房第五位。这部现象级动漫的背后,是北京光线传媒、倍飞视、天工异彩、深海十月等一批文化企业的托举,涉及影视、游戏动漫、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多媒体等众多领域,彰显了北京文化产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态势。
《哪吒2》的火爆出圈成为上半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分领域看,上半年本市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合计11417.7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5个领域收入合计同比分别增长9.3%、19.0%、9.6%、17.9%和1.3%。文化相关领域实现收入合计1011.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3.1%。
文化新业态活力涌现,成为带动本市文化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2.1%。聚焦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了一批热门文化打卡点: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内,充满历史感的工业遗迹与炫酷的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798园区推出的限时展览“度假太阳系”,利用巨大的球形屏幕结合现实造景营造出探索宇宙的沉浸式观感,吸引大批亲子家庭……
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下,体验式消费也成为北京上半年消费亮点。今夏,北京演出市场格外火爆,仅6月28日一天,北京就有6个大型体育场馆同步举办大型演唱会,单日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这波演出热潮中,国家体育场“鸟巢”表现尤为亮眼,自3月起,“鸟巢星光演出季”持续上演,多位知名歌手接连登台,全年预计举办大型演出50余场。不仅演出市场,展览市场同样红火,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看·见殷商”大展吸引大批观展者,展览首日门口排起了超50米长队;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同样人气极高,炎炎暑日也挡不住观众的观展热情。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型展览、演唱会等文旅服务供给丰富,电影票房呈两位数增长,带动文娱服务性消费额表现较好,电视电影、文化艺术、娱乐等相关行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互联网直播、游戏及生活服务带动信息服务性消费额持续向好。(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