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在亦庄开花结果 北京亦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工程”

日期:2025-07-16 17:36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开栏语: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深入实施成果转化“六大工程”,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科技资源,不断提升经开区对创新成果的吸引力,推动包括“三城”在内的全球优质科技成果加速在经开区落地。即日起,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让科技在亦庄开花结果》栏目,集中宣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优秀案例。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正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姿态,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高地。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经开区健全“三城”对接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工程”,成功推动了全球顶尖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斯泰恩拜斯可持续技术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落地亦庄。落地一年来,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不仅为北京亦庄带来了国际化的技术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新活力,更为其推动中欧协同产业化提供了核心支撑。

  搭平台

  构建中德国际交流的桥梁

  作为全球顶尖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庞大且多元,包括拥有157年历史的史太白基金会、作为全球管理总部的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在55个国家设立的1100多个分中心。这些分中心主要分为技术转移中心、研究与创新中心、科创服务中心三大类别,共同构建全球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科创网络。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于2024年2月在北京亦庄注册落地,迅速搭建起中德国际交流的桥梁,为双方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同年3月,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组织了来自德国、奥地利、克罗地亚等国家的16家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发布合作清单,促成氢能储运等10余项技术匹配。活动中,欧洲企业代表纷纷表达了对北京亦庄产业生态和“亦庄造”的高度认可。

  同年9月,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联合北京亦庄国际人才发展集团举办“科技外交官亦庄行”,邀请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和波兰驻华大使馆的10余名外交官走进北京亦庄,感受科技创新激发的澎湃发展活力。外交官们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体验未来出行,欣赏京剧人形仿生机器人表演,感受裸眼3D屏带来的视觉盛宴。新西兰驻华使馆科技创新参赞陈荣恩对北京经开区的配套设施、交通便利性和科技创新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期待未来双方能够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北京亦庄国际化营商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这与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技术转移+产业赋能’的理念高度契合。”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总裁马娟表示,北京亦庄提供的“一对一”精准服务,协助其完成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注册、办公空间对接、区内资源链接、企业对接等,这让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对持续投资北京亦庄充满信心。

  目前,北京亦庄已汇聚来自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外资企业,其中包括10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60个项目。同时,北京亦庄还推动人才政策体系迭代升级、出台外资专项政策、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人才社区等,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落地以来,通过搭平台、促交流,开展了8场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300多企业参与,开展人才培训总计千余场。

  促转化

  打造“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快车道

  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落地后,依托北京亦庄的创新生态与区位优势,迅速构建起“技术引进-本地化转化-产业化加速-产品出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旨在打破国际技术转移的壁垒,促进全球前沿技术与北京亦庄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

  “我们通过引入脑机接口、硅光芯片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海外技术,打造示范性标杆项目,为中国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通过史太白全球网络助其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转化。”马娟介绍,“在这一服务体系支持下,一年来,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已累计汇聚100余项全球技术项目,推动10余项海外技术与中国本地企业达成合作。”

  在北京“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下,截至2024年年底,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推动了IP Core国际合作项目、物质全元素分析国际合作项目、摩托车AI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国际合作项目、氢能电解槽国际合作项目4个国际技术转移项目,以及森纳基绿色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天御华创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家硬科技企业落地北京亦庄。其中,在氢能电解槽国际合作项目中,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成功促成德国氢能科技公司与经开区内中化控股北京星蝶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本次合作,企业产品将满足欧洲市场准入标准,为出海欧洲奠定坚实基础。在摩托车AI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国际合作项目,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引入了德国研究机构的摩托车辅助驾驶技术,为经开区企业拓展新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区域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发展。

  此外,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还强化金融融合,整合欧洲科研机构与经开区产业链资源共建示范项目,跨境基金首批投资氢能、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

  育人才

  培养国际化创新与管理精英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落地北京亦庄后,迅速设立史太白教育学院,启动了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建设。

  “我们引入史太白大学双元制能力教学法、能力评估与提升体系,结合北京市产业实际需求,聚焦‘技术+商业’核心能力,系统培养具备项目管理与商业化能力的技术经理人。”马娟介绍,这种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真实企业项目中以转化为导向提升专业技能,深入理解科技与商业的内在联系,实现科技成果向商业价值的有效转化,成长为兼具科技创新专业素养与商业敏锐度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还创设国际专家智库赋能体系,构建海外技术与企业和北京市龙头企业联合攻关的跨境加速体系,实现技术联动、资本助力、协同创新,推动海外技术与本地大企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共同探索国际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一年来,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以全球创新资源整合与北京创新生态对接为核心,成功集聚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海外科学家、产业领袖及青年创业者团队;通过启动“双百工程”,目前已汇聚100项前沿技术与 100位海外专家;向北京市推荐4个国际专家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助力2个创业人才团队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构建双向技术转化国际生态系统;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建设AI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持续赋能经开区国际科技创新生态的建设。”马娟表示,史太白希望与北京亦庄携手打造三大范式:一是效率范式,让亦庄需求与全球技术实现零时差对接;二是包容范式,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生态”;三是可持续范式,建立“技术转移收益反哺基础研究”的机制,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