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就进球,无遥控AI自主比赛,现场多是亲子观赛座无虚席,直播观看量达1.36亿……6月28日,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机超”)总决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圆满收官。这是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赛,也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成为继北京亦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之后又一出圈赛事活动,助力北京亦庄加速打造“耐力+敏捷”双IP驱动新格局。
实现两大突破
机器人自主决策脱离遥控器
决赛现场出乎意料地激烈!进攻、防守、突破,开场1分钟就有机器人进球,瞬间点燃全场。在场馆中央缩小版的绿茵球场上,机器人之间一次又一次进攻和防守的拉锯牵动人心:有的机器人通过战术配合开出角球直入球门,有的机器人在对抗中摔倒又自主起身……3v3、无遥控、机器人AI自主决策自主踢球的方式,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这座电竞馆里观众席爆满,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前来观赛的孩子们甚至自发组成啦啦队,很多带孩子来观赛的家长更是直呼“来得值”。
随着四支战队的激烈角逐,这场由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指导、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亦城集团”)与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联合主办的“机超”总决赛,迎来比拼结果——清华大学“火神队”最终以5∶3的成绩夺得冠军。
“我们非常激动!”清华大学“火神队”队长王与时说,“这场决赛踢得非常激烈,比赛过程中比分都是很胶着的状态。”谈及夺冠秘诀,他表示:“我们主要基于机器人本体做了算法的优化,针对性调整了参数,让机器人更快、更准地踢球。”
让机器人足球赛能流畅进行,也成为赛事保障的一大挑战。为此,此次赛事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所有参赛机器人完全依赖AI策略自主运行,无需人类保护员干预,可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动作;二是采用优化的判罚机制,显著减少比赛中断,提升流畅度与对抗强度。“机超”赛事负责人、尚亦城集团副总经理窦静解释道:“要保证比赛的连贯性,现场就要尽量减少判罚。减少判罚的前提有三个门槛——机器人具备自主避障的能力,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站立,这些关键节点都为比赛的流畅性、激烈性提供前提条件。”
竞技赛事练兵场
赋能应用场景迁移
在关注热潮之余,也有人疑惑:让机器人踢足球是另一种炫技吗?又为什么选择3v3机器人足球赛这种形式?
事实上,机器人足球赛并非新鲜事物。RoboCup机器人足球杯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足球赛事,已连续举办20年。而此次“机超”的全AI化标准,甚至走在2025年7月即将在巴西举办的RoboCup之前,成为国内首次在该领域的创新尝试。
作为参赛方之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laze光炽队指导老师秦宇飞一语道破参赛对他们的意义——“以赛事促研发。”王与时也表示:“机器人足球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打磨技术和算法,也成为机器人未来真正应用在生产生活场景中的一个技术预演。”
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加速进化公司创始人程昊表示:“竞技赛事是最好的练兵场,本次赛事统一采用了我们的Booster T1机器人平台,能快速推动算法和软硬件技术迭代,脱离行业内目前常见的demo化,让技术发展变得大众透明可见。”他认为,足球比赛是高动态的,这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定位导航、感知和决策算法等要求非常高;而且相比遥控器或预编程的方式,AI自主决策、具备视觉传感器和多模态算法的机器人足球场景,也成为一个能够泛化到家庭、工业等场景应用的典型竞技场景。目前,加速进化已在AI踢球的端到端统一大模型领域迭代至第二代,该模型有望在2025年RoboCup上应用;同时该企业的Booster T1和K1也将支持“中国队”在巴西RoboCup争夺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程昊强调:“通过此次赛事,希望吸引更多具身智能从业者参与到机器人足球竞技中,推动机器人行业大脑、小脑和硬件的全面进步。”
“这次赛事不仅开创了国内首创纪录,更是一个新起点,开启了机器人走进大众、走进更多应用场景的新篇章。”窦静表示,“如果说此前机器人马拉松赛事考验机器人耐力性和可靠性,那么这次足球赛则进一步考验了机器人的敏捷性、AI‘大脑’的自主决策性等能力。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一系列竞技赛事打造系列IP,助力完善北京亦庄产业生态,吸引更多企业和高校院所机构到这里发展。”
从马拉松到足球赛
亦庄加速打造“耐力+敏捷”双IP
当科技和竞技相结合,从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机器人足球赛,从耐力到敏捷,这一系列赛事不仅助力北京亦庄进一步拓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场景,还将加速形成机器人产业“耐力+敏捷”双IP驱动的创新格局。
纵观此次赛事的影响力,据大赛组委会统计,截至6月28日21:30,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全网累计114家平台直播“机超”,观看量1.36亿。作为“机超”的举办地,北京亦庄的产业生态也随着直播流量被更多人了解。
对此,中欧资本董事长、华为前副总裁张俊博士表示:“从机器人马拉松到机器人足球赛的升级路径,清晰映射出业界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集成能力’的转向。机器人足球赛对多智能体协作、动态感知、自主决策AI等多技术融合的严苛验证,本质是北京亦庄为工业自动化、服务机器人等真实场景落地铺路。”
“对北京亦庄来说,高频举办的高水平赛事是区域产业的强劲催化剂,是技术推手、生态黏合剂和区域扬声器。”张俊认为。一方面,赛事成为尖端技术的试金石,加速技术迭代;此外,赛事促进生态集聚,吸引全球团队、人才、资本入驻,带动核心部件、AI算法、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协同;更重要的是,赛事有助于提升品牌声量——持续打造“亦庄机器人”名片,强化科创吸引力,为招商与升级创造有利环境。
目前,北京亦庄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打造“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占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还布局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落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支持百亿机器人产业基金落地等。随着《机器人九大标杆场景机会清单》的发布,北京亦庄更是开放亦庄新城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
场景带动,以赛促产,北京亦庄未来又将如何以机器人赛事矩阵IP助推产业升级?2025年8月,北京市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此次赛事作为其首场测试赛,便承担着为全球综合性人形机器人大赛足球项目提供实战数据与规则验证的关键使命;与此同时,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8月在北京亦庄举办。进一步优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北京亦庄重点打造机器人“大会+赛事+系列活动”矩阵,全力构建“高端、高频、高效”的机器人产业交流高地。据大赛组委会表示,赛事成果将通过应用转化展直通生产生活,未来,组委会将打造包括机器人半马和“机超”等一系列的机器人赛事IP,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与落地发展,助力北京亦庄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场景创新
产业园区变身活力街区
科技元素加持点燃消费新引擎
机器人精准射门,瞬间点燃全场激情;草原舞者挥动裙摆,在舞台上踏地生风;烤串香气扑鼻,随夏日晚风钻入鼻腔……6月28日晚,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机超”)总决赛在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上演巅峰之战。一场人工智能与绿茵风暴的燃情比拼,悄然成为撬动消费活力的全新支点,为北京东南持续注入“科技+消费”的澎湃能量。
创新应用驱动消费新形态
作为经开区科文融合产业园区和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由经开区区属国企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自2023年落成启用以来,已成功举办多场顶尖电竞赛事及配套活动、新生代歌手演唱会、室内音乐节及大型文艺晚会等,一跃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地标。此次“机超”的重磅举行,更为园区注入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新动能,使其成为探索未来竞技形态的前沿阵地。
17时,距离正式开赛还有一个半小时,园区广场已人头攒动。电竞爱好者、怀揣好奇的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与机器人共同开启科技嘉年华之旅。小小绿茵场上,足球小将们与机器人球员展开射门角逐,一次次精彩的射门和挡球引得现场观众连声喝彩。不远处,家电、生鲜、运动、酒类等多个领域的知名品牌与赛事深度联动,通过科技互动体验、主题快闪店等形式,打造出沉浸式消费场景。
当晚,激战正酣的赛场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成为生动的“科普课堂”。孩子们紧盯绿茵赛场,目不转睛地观看机器人足球赛,时而为精准的射门欢呼,时而拉着家长的手急切发问:“机器人怎么知道球在哪里?”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机器人如何捕捉球的位置,又怎样依据算法规划路线、自主完成踢球动作,思维的火花在场内不断迸发。场馆外同样精彩纷呈。自动驾驶小巴敞开大门,邀请观众上车体验娱乐观光、智能家居等多业态应用场景的创新成果;智能机器人化身专业“讲解员”,为来往观众详细介绍赛事亮点;SRT茶艺机器人、煎饼机器人、AI售货柜等智能设备大显身手,为观众提供便捷美味的餐饮服务,全方位展现科技赋能生活的无限可能。小观众们穿梭在不同场景间,触摸、操作、提问,在与机器人的互动中,一颗颗探究科技兴趣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跨界“混搭”燃动烟火与激情
在紧张激烈的赛事间隙,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展演持续点燃现场气氛。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的孩子们,跨越2000公里山海奔赴,不仅与经开区学生代表共同为总决赛开球,还以“村超”舞蹈表演《黔笙足韵》惊艳亮相。他们将苗侗民族风情与足球运动巧妙融合,用灵动的舞步、质朴的笑容,把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老朋友”乌兰牧骑再次登上经开区舞台,一曲豪迈悠扬的舞蹈《天赐》,以草原儿女的深情演绎,生动诠释着京蒙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当冠军荣耀揭晓的高光时刻到来,北京二中经开区学校合唱团与远道而来的贵州小演员们并肩而立,共同唱响《最初的梦想》。清澈稚嫩的童声交织共鸣,宛如天籁之音在赛场上空久久回荡,为这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盛会,画上了温暖动人的句号。
赛场外,“淄博烧烤”的烟火气与机器人足球赛的科技范奇妙邂逅。在园区的电竞啤酒花园内,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举杯畅饮,目光聚焦场馆外的8K大屏或手机上的直播画面,讨论着机器人射门的精彩瞬间。市井烟火与科技赛事的碰撞,让这场比赛更加有滋有味。
“屏屏联动”放大全域消费吸引力
本次总决赛精准覆盖核心观众群体,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密集花絮和精彩直播成功实现“破圈”传播。除了央视+短视频平台等小屏直播,全市多处8K超高清大屏同步开启沉浸式直播,让机器人的矫健身姿穿透商圈人流。即使未能亲临现场的市民,也能在路过城市地标时,被这场充满未来感的球赛吸引,驻足感受竞技魅力。这种“线上+线下”的传播矩阵,有效拉动周边商圈的消费活力,让科技赛事的影响力从赛场延伸至城市的每个角落。截至6月28日21:30,赛事直播覆盖114家平台,累计观看量达1.36亿。
科技赛事如何点燃消费新引擎?在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办的“机超”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通过围绕科技竞技,打造科技零售、餐饮娱乐、互动体验的融合新场景,引入风格各异但氛围契合的文体展演内容,并巧妙利用大、小屏幕联动“破圈”传播,一场原本局限于小范围爱好者或行业内的机器人竞技,为拉动全域消费增添了强劲动力。
当前,北京经开区正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为核心,规划建设北京市首个电竞活力街区——E-Sports Park北京亦庄电竞活力街区。此次“机超”的圆满举办,进一步加速推动“青春活力街区”从规划蓝图迈向现实图景。
尖端科技与人文温度深度交融,北京经开区以一场机器人足球赛为支点,将前沿科技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文化浸润、消费升级的全新路径,撬动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让未来生活的创新形态在实践中愈发清晰。
科创教育
电竞馆座无虚席 科技种子撒入童心
“机超”总决赛掀起亲子观赛热潮
6月28日晚,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电竞馆内,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以下简称“机超”)激战正酣。作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同时也是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AI赛,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打破了传统足球赛事的观赛模式,吸引了大批科技爱好者与体育迷的目光,现场座无虚席,其中,亲子家庭更是成为观赛主力,共同见证这场科技与体育交融的精彩对决。
赛场上,四支顶尖战队展开巅峰较量,机器人球员凭借自主运行的AI策略和精密的机械控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足球巅峰对决。激烈的对抗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观众被眼前的精彩比赛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和大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每当机器人球员完成一次精彩的传球、突破或者射门,观众席上便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尤其是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充气棒,兴奋地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稚嫩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夜色渐深,随着冠军队伍高举奖杯,场馆内掌声雷动,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荣耀时刻,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平时孩子就对机器人很感兴趣,这次听说有这样的比赛,就赶紧带他来了。现场的氛围特别好,能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也算是一次很特别的教育体验。”观众杜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在科技体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更多青少年正通过赛事窗口,触摸未来科技的脉搏。这场科技与体育交织的赛事虽落下帷幕,但它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对于孩子们来说,“机超”将科技创新技术,转化为了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场景,在他们心中也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线下观赛热情高涨,线上同样人气爆棚。截至6月28日21:30,赛事直播覆盖114家平台,累计观看量达1.36亿。这场“机超”总决赛,以机器人足球竞技实力的巅峰较量,对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进行了生动展示;以赛事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前沿科技的关注与热情,成为推动产学研融合、激发青少年科创兴趣的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