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提出32项任务 15公里坝河游艇航线2025年通航

日期:2025-05-22 08:2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提出32项任务 15公里坝河游艇航线今年通航

  5月21日,市发展改革委对外介绍,最新印发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32项具体任务,其中包括:推进坝河旅游通航、颐和园西宫门腾退保护,开展大运河通州段古河道二期考古调查。

坝河游艇航线将在2025年通航,图为市民漫步在坝河河畔。

坝河游艇航线将在2025年通航,图为市民漫步在坝河河畔。(潘之望 摄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将开放

  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最终流入北运河,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7个区。

  经过多年持续发力,大运河以线串珠、以珠带面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方面,本市已经攻坚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联动沿线8省市举办非遗联展。

  最新印发的《工作要点》从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优化运河生态环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等五方面安排了32条具体任务。其中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赓续运河历史文脉方面,将重点推进颐和园西宫门腾退保护,开展大运河通州段古河道二期考古调查,做好大运河古籍文化研究。

  备受关注的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即将在近期开放。作为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且唯一的汉代城址,路县故城遗址是北京地区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的首次大规模发现,为了解、复原路县故城遗址的制陶、冶铸等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将通州建城史向前推进2000多年。

  大运河北京段补水5亿立方米

  优化运河生态环境也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关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披露,大运河北京段河道已补水5亿立方米,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通航,改造及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也有新突破,实现大运河京津冀段污水处理标准协同,全线基本实现无Ⅴ类和劣Ⅴ类河段。

  在推进河道空间综合治理、优化运河生态环境方面,2025年将重点实施温潮减河工程建设,推进坝河口蓄滞洪区建设,改造提升庆丰公园。

  作为通州堰“2+2+1”防洪体系中的最后一块“拼图”,温潮减河将促成温榆河、潮白河“牵手”,工程位于通州、顺义两区交界,河道长约13公里。建成后,温榆河标准洪水可通过温潮减河分泄至潮白河。随着河道绿化,北京东部也将新增一道长13公里的生态绿廊。温潮减河巡河路也将与慢行系统融合,以6米宽慢行道路为主,满足骑行、步行需求。根据水务部门此前披露的计划,该工程预计2027年完工。

  从酒仙桥乘船可到城市副中心

  2025年,本市将继续推动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焕发运河时代风貌。此前,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焕新亮相。

  “今年将重点围绕挖掘文旅休闲资源与激发运河沿线融合发展活力,打造‘两河一带’滨水经济区,推进坝河旅游通航,深化大运河5A级国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两河一带”滨水经济区主要围绕亮马河、坝河及周边区域打造。颐堤港码头作为坝河通航始发码头和游船母港,已于2025年3月完工并对外开放。15公里长的坝河游艇航线将在2025年通航,市民从酒仙桥可乘船至城市副中心。

  市民关注的公共空间配套将重点围绕运河沿线空间品质改善与区域文化功能提升展开,主要包括推动永定河引水渠望塔宜居水岸公共空间改造、实施三大建筑滨河空间提升工程、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等。

  2025年,运河两岸也将有更多丰富的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包括京杭对话高质量启幕、举办大运河主题系列活动、特色化运营北京城市图书馆、打造大运河艺术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博活动、举办运河体育赛事等。(曹政)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