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长城资源禀赋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一周年,北京长城沿线—— 接力护长城 开拓富民路
“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时强调。
近年来,在北京长城沿线各区,一支支长城保护队伍,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着长城。伴随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长城资源正在转化为乡村的发展优势,长城游成为富民产业。
时逢回信一周年之际,本报兵分多路,走进北京长城沿线的延庆、怀柔、昌平、密云各区,记录乡亲们接力保护长城、开拓富民新路的故事。
长城小院百花齐放
5月4日清晨7点,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梅兰芬像往常一样,沿着多年巡查踏出的羊肠小道,往山上的石峡关长城走去。过节也不休息?梅兰芬摆摆手,“过节和平日一样,每天得瞧瞧这些宝贝好不好,心里才踏实。”
梅兰芬46岁,是村里的第二代长城守护者。石峡关长城,坐落在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西南,历史上也是著名的军事要塞。长城怀抱着村,村依偎着长城,村民们祖祖辈辈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40多年前,梅兰芬的父亲梅景田就自愿上山巡长城、捡垃圾,发起成立了一支长城志愿保护队。守护长城的接力棒,如今传到了像梅兰芬一样的青年群体手中。
山上,巡查长城步履不停。山下,石光长城民宿小院里,来自江西的冀东一家三口惬意远眺,视线越过小院的石头墙,长城镶嵌在半空中,“这景象南方很少见,孩子特别感兴趣。”一家人漫游小村,参观石峡峪堡关城遗址,到石光咖啡馆、石光图书馆喝咖啡、阅读,格外悠闲。
正午饭点,冀东一家如约走进古堡客栈,负责人贺玉玲热情地迎了上来。进屋落座,非遗菜品“扒猪脸+火勺”,创新菜石烹豆腐、石烹柴鸡蛋、自制海棠汁等上了桌,客人们大快朵颐。
遥想当年,石峡村最吸引企业家贺玉玲的也是长城。她先后租下村民们的12个院落,创立“石光长城”民宿品牌。在她的带动下,全村11户村民自建民宿当老板,30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村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全村人均收入突破4.5万元。”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李汉东说。
2025年“五一”期间,村里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平常周末、节假日常常如此。
围绕八达岭、石峡关、水关等长城,岔道村、石佛寺村、里炮村等八达岭镇多个村庄开起长城小院精品民宿,数量成百上千,形式百花齐放,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在石峡村广场上,总书记回信的原文立体标语十分醒目,乡亲们牢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爱长城、护长城,依着长城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工人们在箭扣五期修缮施工。
修缮理念不断创新
晨光熹微,箭扣长城在燕山山脉的雾霭中若隐若现。施工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踩着搭在长城墙体旁胳膊粗的脚手架,将一筐筐青灰色城砖用绳索逐块吊运至损坏的垛口处,用刨锛清除旧砖上的残灰,再以灰浆重新灌浆砌筑——箭扣长城修缮五期工程已经进入第二个施工年份。
五期工程东起牛角边,西至正北楼,全长915米,包含6座敌台、5段边墙,预计将于2026年完工。
“今年3月至5月下旬,考古与施工会先后进场,继续推进117-119号敌台及边墙的考古与修缮工作。”怀柔区文旅局文物科负责人张彤介绍,数字化记录工作也在项目全过程中持续展开。“今年,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也正式加入到箭扣修缮队伍中,提供专业指导与咨询,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
早在2016年6月,箭扣长城一期抢险修缮工程便已启动。2018年至2022年间,怀柔先后启动了箭扣二期、三期、四期修缮工程。
一期工程主要是抢险加固,要求修缮时新砖添加率为20%至30%。到了二期,新料使用大幅减少。比如,在垛口墙施工时添配的新砖放在背面,地面尽量用旧砖,这体现了修缮理念的进步。三期、四期,“最小干预”落实到极致:清理碎砖的面积大大减少,如四米宽的马道,只清理一米,保证排水顺畅及管护人员安全即可,其余三米仍保持原风貌。砖的补配也拿出了“绣花精神”,有时用四五块旧砖拼成一块大方砖,做到“少添新砖”。
五期工程中,新的探索还在继续:采取边考古边修缮的方式,而不是考古全部结束后再统一修缮施工。并以修缮段为基础,组建专家团队进行项目全程规划,尝试多学科参与长城保护修缮、历史研究、展览展示、文旅开发等。
“一年前,我看到了总书记给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倍感责任重大。”张彤说,箭扣长城声名远扬,以雄、奇、秀、险著称,“目前,箭扣长城修缮五期工程正在进行,书写着丰富精彩的长城保护故事。接下来,怀柔区将围绕慕田峪-箭扣文旅融合区建设,探索长城保护、考古、研究、展示、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
“居庸山月”已成昌平独有的品牌符号。( 穆昊星 摄)
古老雄关焕发青春
夜幕之下,长城如同一条金色巨龙熠熠生辉,古老雄关更显年轻与活力。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启动夜景灯光照明的居庸关成了北京热门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居庸关景区5天累计客流量4.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4%。
“总书记在回信中要求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创新文旅活动新形式,让古老关城焕发年轻新活力。”昌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艾莹莹介绍,“今年的夜长城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景区空间,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打造沉浸式演出,让古时的军事要塞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文化磁场,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长城文化、了解长城故事。”
2025年是居庸关第四年开放长城夜游活动,一系列文艺节目也在长城脚下热闹开演。来自朝阳的徐浩带着家人孩子特意来游览居庸关。“现场感受了夜长城的雄伟气势,也欣赏了舞台剧、音乐会,古今对比鲜明。古老的雄关脚下,很多年轻人在拍照打卡,穿汉服游览,年轻时尚的氛围很浓。”他说。
新颖的文化体育消费活动持续开展。4月26日,居庸关上演“居庸山月”系列文化活动长城花海音乐会。6月1日,居庸关长城徒步挑战赛将继续举办,接下来一直到9月,每周五、周六还将推出街舞大赛、迷笛音乐节等多元主题活动。
如今,居庸关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遗迹,而是不断拥抱潮流、时尚元素,展示出新面貌。近年来,昌平区深耕居庸关品牌,陆续举办长城文化节、长城国乐大典、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IYDC)时尚盛典等多元化活动。结合居庸关的自然资源禀赋,昌平区还修建了居庸关花海木栈道,S2线“开往春天的列车”在长城脚下穿行而过,吸引众多市民打卡。“天下第一雄关”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周文军在司马台长城直播。
自家网红添彩长城
“铁子们大家好,欢迎进入‘每日司马台’的直播间……现在,美景就在我们眼前。”太阳西斜,一点点迫近远方绵延的山峦,焕发出柔美的红色,“周小帅”举着手机,正在司马台长城“顶峰”直播这场震撼的日落,粉丝们则“疯狂”刷赞——巡查长城是他每天的工作,而直播长城是他最大的乐趣。
今年47岁的“周小帅”是司马台段长城的保护员,他本名周文军,就住在长城脚下的密云新城子村,他还是一名拥有7万多粉丝的长城文化博主。周文军选择每天“追着太阳”走,在早晨5点或晚上7-8点的日出、日落时开直播。这个“五一”,司马台长城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周文军则每天至少保证直播一场,和粉丝们“不见不散”。
2023年3月,周文军头一次将手机摄像头面向自己。他坦言,做长城保护员20多年,对长城文化兴趣很大,正巧看到“邻居”金山岭长城的保护员做直播。“他们能做好,我觉得我也行,咱北京的长城也得好好宣传!”
“最初不懂的问题很多,我就查资料、翻阅书籍,遇到专家赶紧请教,学以致用。”2年多下来,周文军的讲解也越来越专业。
“去年,总书记给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了信,作为一名长城保护员和博主,我深受感动。”周文军表示,“正如总书记所说,要‘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周文军的带动下,包括蔡瑞宏、李凯力等一同巡长城的10多名长城保护员也都开始录视频,保持每周两次的短视频更新频率。
“密云文旅推荐官”刘宁在家乡密云从事乡村旅游20年,如今也通过短视频讲述长城故事。“作为密云文旅推荐官,我的梦想就是希望为家乡引流带客,为弘扬长城文化尽分力。”刘宁说。(市民游客游览石峡村。潘之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