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为三北种棵树 守护绿色大家园” 义务植树活动(驻村第一书记专场)在八达岭林场管理处石峡“三北”工程区内举行,在活动现场,包括八达岭镇、大庄科乡驻村第一书记在内的50余人,挥锹培土、提水浇灌,为首都生态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八达岭林场用科技力量植树增绿,打造北京首个无人机植树造林工程项目。
无人机运苗打通“空中走廊”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长城区域的生态屏障,八达岭林场坚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用科技的力量植树增绿,让长城更加绿拥翠绕。这个春天,在林场内会见到这样一幅壮观场景:携带着树苗的载重无人机群呼啸升空,树苗被精准投送至燕山北麓海拔800米的陡坡地带,这是北京市首个无人机植树造林工程项目的现场。每架无人机单次运苗量可达10余株,不仅破解了造林效率难题,还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科技赋能打通了“空中走廊”,让“悬崖造林”成为可能。
作为“三北”工程的标杆单位,八达岭林场将“三北”六期工程与长城文化带保护、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数十年间用万亩森林资源守护着长城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在长城沿线种植固土树种、彩叶树种、建设生态廊道等增绿增彩方式屡见不鲜,长城区域的森林景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以优化,生态功能日益增强。经过数十年的科学治理,八达岭林场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性转变,由建场初期的长城内外森林覆盖率不足4%到如今的森林覆盖率已跃升至75%,林木蓄积量显著提升,昔日的“飞沙走石”已转变为“绿满长城”。
义务植树助力乡村振兴
为吸引首都市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创新打造义务植树进企业、进村庄、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五进”品牌。八达岭林场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近年来由驻村第一书记带头,创新打造“义务植树+乡村振兴”新模式。2024年,八达岭林场管理处姚永刚出任大庄科乡榆木沟村的第一书记,凭借其作为林草专家的深厚背景,在深入了解村子实际情况后,提出了建设“香椿园+樱桃园”的致富方案,通过义务植树助力乡村振兴新形式,两年内带领村民种植香椿树共计1000余株,栽植樱桃300余株,让荒坡变身“绿色银行”。姚永刚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八达岭林场与大庄科乡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带领市民、村民共同参与义务植树,希望每一棵香椿树、樱桃树都能成为乡亲们的‘幸福树’,最终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据介绍,“香椿园和樱桃园”预计2026年产生经济效益。
当前,北京市正全力推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八达岭林场将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契机计划2025年前完成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8146亩,持续提升碳汇能力,同时建设五彩长城景观,开发森林研学、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持续筑牢燕山山地南部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