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8日将迎来防灾减灾宣传周。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9日举行的北京市应急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宣传周期间,市、区两级将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主题宣传培训活动1000余场次,全市56家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将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施工现场火灾起数同比降两成
2025年以来,全市持续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全链条整治。发布会上,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报备动火点位54.9万余处,同比2024年上升11.02%,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动火报备主动性有所提升,施工现场火灾起数同比2024年下降20.8%。
李云浩还通报了一起近期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2025年3月30日8时许,海淀区闵庄路87号广汽丰田4S店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火灾原因为施工人员在使用电焊焊接钢架过程中,高温焊渣掉落后引燃下方可燃物,导致起火蔓延。经调查,该施工现场未开具动火证,未在“企安安”上进行动火报备。目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现场施工人员等4名涉案人员已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内部审批公告,严格作业人员管理,严格作业现场管控。”李云浩说,本市鼓励举报违规动火,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施工动火作业社会监督,凡发现在使用或营业期间违规施工动火作业、未进行内部审批公告、无证动火、施工现场未清理易燃可燃物等情形,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举报。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基层是防控风险、排查隐患和应急处置的第一关口。
“当前,本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比如基层应急力量相对薄弱、物资装备储备不足、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能力有待提升等。”市应急局副局长闫巍直言。对此,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基层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加速推动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比如消防工作方面,《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健全与基层应急救援力量联训联演联战机制等。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推动基层巨灾场景自适自转,以及组织基层干部轮训、加强应急科普等工作举措,着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在应急救援方面,要求基层强化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值守和指挥处置,鼓励村(社区)培育应急响应人队伍,提升基层先期处置能力等。
56家教育基地将办“开放日”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北京市防灾减灾救灾办公室将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在大兴区北京荟聚商场为市民打造一场集警示教育、技能实训、科技互动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从5月12日起,北京科学中心连续7天举办应急安全大课堂,邀请消防、燃气、森防、防汛、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专家,面向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同时,应急部门动员全市56家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将在本辖区中小学校、养老机构、社区、商场等场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及演练活动。
市应急局也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的各项活动,主动寻找、熟悉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参观相关科技馆、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防灾避险能力。(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