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前沿成果构建未来生活图景

日期:2025-05-10 09:4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终结“窃听风云”的量子通信、在无人区也能畅快上网的卫星上网机、能精准拆解电话诈骗套路的反诈数字人、无需联网就能操控全家智能设备的算力盒子……5月9日,在北京科博会上,来自“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各分园的400多个最新成果集中亮相,充分展现了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成果,也为公众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光量子计算机

  药物筛选加速数千倍

  在朝阳展区,一台闪着蓝色光波的设备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台由玻色量子首次展出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是国内首个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玻色量子创始人、CEO文凯介绍,在生物制药领域,对于小分子库筛选过程,在经典计算机上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而通过这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只需要毫秒级。药物筛选可实现至少数千倍加速,预期在生物制药领域可极大提升小分子筛选的计算效率。

  一旦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分分钟就能破解传统的加密体系。如此一来,人们的数据难道要进入“裸奔”状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隔壁的问天量子展台,记者找到了答案。

  “如果说量子计算机是悬在传统密码体系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正是我们铸造的‘数字金钟罩’。”问天量子相关负责人段照楠说道。在展台中央的量子通信演示系统前,参观者见证了量子加密技术的“不可破解”特性:当工作人员在左侧屏幕绘制“123”手写体并启动传输,右侧接收端即时呈现的却是一幅像素化乱码图像,只有通过专用量子密钥解密才能还原原始信息。

  此外,开启保险箱的量子密钥则通过独立密道定向传递,段照楠用三维动态模型展示说:“即便攻击者截获加密载体,没有匹配的量子密钥,他们面对的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拼图。”

  据悉,依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尖端成果,问天量子已构建起覆盖“量子密钥生成-安全传输-智能管理”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成功应用于政务、电网、医疗等领域,公司年度营收已突破亿元大关。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能够连续空翻的双足人形机器人N2,国际领先的眼科诊断设备超广角全域扫频OCT……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的技术成果和产品集中亮相,秀出北京硬实力。

  创新区

  推动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满街跑的电动汽车、加速进化“上岗”的机器人,全都离不开一样帮助它们维持“活力”的零部件——电池。在展区现场,将电池放入一个小洗碗机大小的检测设备,三五分钟就能完成对电池健康程度、内部缺陷的检测。

  “中国是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8到10年后,电池回收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北京奥创威科技公司负责人刘依明介绍,传统的电池检测方式需要给电池进行充放电,不仅检测时间漫长,大功率的充放电还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北京工业大学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所研发的新型检测技术,能解决这些痛点。目前,依托相关成果成立的奥创威公司已收获了华为等公司的订单,实现了数百万元的销售额。

  “创新区为入驻的高校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区和各种服务,这对公司的早期发展来说帮助不小。”刘依明说。刘依明口中的创新区指的是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2024年,由北京工业大学、朝阳区、北控集团共建的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启动运营,是北京市首个由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由之路。而依托创新平台,越来越多奥创威这样的成长故事正在上演。山河湾谷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于家欢介绍,目前从北工大遴选出的攀爬检测机器人、青少年脊柱侧弯3D打印康复模具、3D打印骨植入陶瓷等43项优质科技成果已入驻创新区先导区,园区已汇聚科技创新企业120余家,共吸引3位院士、8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53名北工大教师、260余名研究生从事创业活动。“技术成熟度高于6度的成果占比已达四成,近三成团队已实现公司化运营。自2024年9月至今,半年多时间内,这些成果转化企业已实现近6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她说。

  山河湾谷创新区、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北京市数字人基地……除了一项项硬核科技,一批培育新动能的科创平台也在科博会上组团亮相,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基站

  服务精度可达毫米级

  “最近连熬了几个大夜,设备已经提醒我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危风险了,今后还是要保持规律作息。”在一台有着平板大小显示屏的睡眠检测仪前,正在进行睡眠检测体验的市民吴女士说。记者看到,这台来自道博医疗的设备,无需整晚佩戴仪器,只需让被检测者目视摄像头拍一张照片,设备就能根据面容特征分析出睡眠质量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还能提供健康建议。

  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自动驾驶的精准定位、桥梁大坝的安全监测,这些都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时空底座”——基站。如今,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它的服务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在东城展区,以北斗卫星系统基础定位数据和全球6000多座基站为基础,千寻位置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以往,当汽车驶进隧道,导航往往会有30秒左右的延迟,而现在,这种延迟能控制在几秒钟,几乎觉察不到。”工作人员说。

  形似一颗小苹果,能和小朋友对话和练口语的AI智能陪伴玩偶;只需通过一个不足手掌大小的算力盒子,无需连接互联网就能操控家中各种智能电器的“AI家庭中心”;靠一个不到10斤的“大平板”,在地震灾区、无人区等地也能帮助人们上网的卫星上网机;根据百万条真实诈骗数据构建了“数字骗子”模型的反诈数字人……现场琳琅满目的“黑科技”,正构建起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生活图景。(孙奇茹 鹿杨)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