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实行共线生产的固体车间产值增加了6000万元,我们预计年产值可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能达到16%。”近日,宝健(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健生物”)有关负责人李慧透露了这一好消息。
企业增收的背后,离不开北京经开区创新服务与企业技术升级的“双轮联动”。2024年5月,宝健生物顺利通过了现场核查,成为全市首家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生产工艺共线的企业。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健康理念传播及健康产品生产、销售的大型高科技健康企业,食品生产是宝健生物重要的经营业务之一,但受相关规定和技术限制,企业生产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只能分隔于不同产线,甚至需将某些生产业务外包给其他工厂,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出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宝健生物向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提出了共线生产的申请。
随后,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的指导下,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从原料分级管理、共线清洁清场到空气流向、车间硬件、标识标签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指导企业完善了《共线质量管理规定》《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等5个文件,筑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自此,宝健生物正式开启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在同车间生产的新篇章。
“此次共线生产许可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车间整体产能利用率大幅增加。”李慧介绍,创新生产后,宝健生物在车间建设中节约了690万元、设备管理购置中节约了350万元,能源使用、人工管理等方面每年节省136万元运行费用。2024年来,宝健生物在技改升级、产能释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线所涉及的固体车间产值增加了6000万元,预计年产值将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16%,成为政企协同赋能产业升级的标杆案例。
政府创新的包容审慎监管与全周期服务,让技术升级与市场响应实现了“零时差”,而这种“密切配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并不罕见。除在宝健生物共线生产申请前期提供指导外,在企业获得共线生产许可后,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还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从工艺合规指导到市场布局建议,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嵌入式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审批落地即增效”。
“我们很高兴看到企业的积极创新与审批的探索实践,推动宝健生物形成了‘降本’与‘增值’的闭环。这不仅为企业的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后续创新审批工作积累了经验。”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企业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审批服务,为企业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