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是在北京亦庄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
“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专注数据技术的“小巨人”企业永洪科技创始人兼CEO何春涛表示。
“北京亦庄在智能网联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有非常专业的战略布局,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深入互动联通。”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说。
北京亦庄到底有谁在?一位位企业家用坚定的选择来回答: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创新伙伴。“他们”聚链成势,2024年,亦庄新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9.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数字背后,是一家家具体的企业,是一条条持续完善的产业链。
产业链“筑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
从接单到完成生产,再到将座椅运送到汽车工厂,整个过程不超过4小时。这是位于北京亦庄的北汽李尔工厂近期的常态,这些订单大多来自于几公里内的北京奔驰和小米汽车工厂。
发展汽车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优势可见一斑。如果将视野放大至整个北京亦庄,围绕北京奔驰、小米汽车、北汽新能源等整车龙头企业,已聚集了北汽李尔、采埃孚、海纳川等近40家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
小米汽车是“他们”中的一员,创造了新车企10万辆最快下线纪录,2025年还将上市SU7 Ultra、小米YU7等新车型。雷军曾说:“如果不是在北京,我觉得小米汽车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可能诞生。”在今年年初的调研走访中,雷军再次表示:“小米汽车将深耕北京亦庄,继续扩大产能,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好发展。”
紧跟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新增长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在引链聚链、蓬勃生长。自从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建设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至今,示范区已累计为34家测试车企、超900台车辆发放道路测试牌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500万公里。过程中,无论是将全球研发中心落地北京亦庄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还是将全球总部落地在此的芯驰科技,都一起构成了“他们”。截至目前,北京亦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涵盖车、路、云、网、图、数据、汽车芯片等各细分领域。
“北京亦庄,有我在!”星星点点聚企成链,进而形成集群优势,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作为北京亦庄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超2000亿元,占北京市汽车产业产值近60%。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集聚、体系健全的产业发展生态;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聚集了各类医药健康企业近5000家,产值规模占北京市近一半……
产业链“迎新”未来产业拓展创新边界
四大主导产业的集群优势,凝聚为培育未来产业的坚实底座。在北京亦庄,星箭齐飞,人形机器人加速跑,6G产业超前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产业链延伸出更多“触角”,不断拓展创新边界。
北京亦庄有谁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我为‘他们’而来”的选择回答。答案中的“他们”,在银河航天有关负责人的口中是地区优沃的营商环境、是日益完善的产业链生态——“我们看到北京亦庄在政策保障、产业扶持多方面发力,同时还通过成立联盟、搭建合作平台等举措,从技术创新、产业合作、跨界融合等多个维度助力企业加速发展。”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家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就是在深入了解北京亦庄及其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后决定加入的,已于2024年3月正式落户。
引进“新朋友”,推动新突破。就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银河航天还通过其卫星互联网的试验网络“小蜘蛛网”和大会现场、“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实现视频连线,加速面向消费级应用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验证应用场景落地。
新朋友的入驻让地区产业链面向“未来”进一步细化分支,以更大合力支撑产业稳健发展。如今,北京亦庄商业航天的“朋友圈”里,已经聚集了空天企业超160家。不仅有蓝箭航天、星河动力航天等土生土长的“明星企业”,而且从2024年年初的5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到现在,年度商业航天入驻新企数呈3倍增长。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卫星产业链条完整,星箭聚集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北京亦庄正全景布局六大未来产业、20个细分领域,谋划超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产业链“成团”产业IP矩阵凝聚发展合力
如何让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好地激发协同效应?北京亦庄将多个IP整合在一起,打造产业IP矩阵,推动产业生态圈构建。
当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从研发、生产、服务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逐渐完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应运而生。2024年,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机构,其中,礼来、辉瑞、拜耳、美敦力、沪亚生物和阿斯利康6家选择落地BioPark,它们的“组团”入驻将为北京亦庄注入强大创新动力。当前,北京亦庄正以总部聚集区、研发转化区、医药智造区和医工融合区四大功能区为依托,引聚全球生物医药资源,打造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产业聚集地。
在国家信创园,对国科天迅、理工测控来说,这个“他们”是地区完善的产业链基础。理工测控是国科天迅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新公司,国科天迅在北京亦庄实现了倍速发展,所以成立理工测控时也决定将其注册地选在这里。以创新链为牵引实现“老带新”,理工测控将集合国科天迅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和北京理工大学在传感器技术领域的优势,研发智能无线感传一体化芯片,致力于解决供能采集、无线便捷、传感时间对齐等行业痛点问题。理工测控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两家公司就在一栋楼里,很容易形成合力,未来将全力推进产品研发和多元应用场景推广。”
更多的故事在各个产业IP中发生着:“模数世界”迎来首批10家入驻企业,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在亦庄新城空天街区启动建设,电竞活力街区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个产业IP擘画出北京亦庄产业链发展的新形态,将以“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优势,吸引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在这里,北京亦庄争取让企业能在“左右邻”里找到“上下游”,助推产业链的“上下游”成为“左右邻”。
未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也将孕育出北京亦庄新的机遇和未来。到2030年,亦庄新城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双万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