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建成79处自然保护地 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2029年建成

日期:2024-05-23 08:3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通州区甘棠闸下游北运河河道上,一群普通秋沙鸭结伴栖息。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副中心已经成为重要的鸟类繁殖地。

通州区甘棠闸下游北运河河道上,一群普通秋沙鸭结伴栖息。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副中心已经成为重要的鸟类繁殖地。(白继开 摄)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据市园林绿化局介绍,全市已建成5类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当天,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合作书,两地将高标准合力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并沿潮白河延伸,构建东部生态绿带。

  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是京津冀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京冀首个跨界共建的国家森林公园。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公园将在2029年建成。目前,公园控规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了通州一侧公园的规划设计和三大主题园的概念设计。

  根据规划,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其中通州一侧约60平方公里,廊坊一侧约44平方公里,将形成“一脉揽三园,双环链多景”的整体空间结构。其中,“一脉”为长约40公里的潮白河水域带;“三园”为重点示范建设的国家级植物园、潮白自然教育园和通燕艺术运动园三大主题园;“双环”为围绕潮白河水脉构建的82公里慢行亲水环和70公里车行风景环;“多景”为21处景观,其中,通州和北三县各独立建设9处,两地共建景观3处。

  根据此次签署的合作书,未来,潮白河两岸将拥有南北长50公里,宽度不小于3公里,绿化连片,覆盖320平方公里的森林湿地群落。

  在保障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京冀还将加强“一河两地”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机制,为下一步开展两地潮白河流域附近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平台。未来,两地将在潮白河京冀两岸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联合调查监测、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地联合建设等方面展开协同合作,推进京冀两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生物遗传资源的全面保护。

  近年来,京津冀生物多样性联防联控工作在不断加强。三地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和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会商机制,共同开展了京津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主动预警工作,还合作启动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

  当天还举行了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山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07%,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屏障。全市已建成5类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使全市九成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其中鸟类就达519种,位居G20国家首都第二位,全市还记录了维管束植物2088种。

  经过两轮平原百万亩造林,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4.85%提升到31.4%。在工程建设中,先后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50处、小微湿地718处,设置人工鸟巢7009个,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75万余株,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大大改善。全市道路干线、河流水系等生态廊道也通过加宽加厚,减少了生境的碎片化。(朱松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