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座地下立交桥建设正酣——土桥立交“变形记”

日期:2024-05-22 09:3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在城市副中心,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工程项目——用巨型玻璃当外墙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把高铁车站引入地下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长7.4公里的“地下东六环”……

  近日探访副中心建设一线,又发现一个颇具想象力的建设点位。副中心腹地,东六环入地隧道与京津公路交会的地方,曾经的土桥立交正在“移”入地下。预计2024年年底前,它将成为本市首个地下立交桥并具备通车条件。这座藏身地下的立交桥,拥有专用的救援匝道,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人员可以快速避险逃生。

土桥地下立交桥建成后,将有6条匝道连接3条主干路(示意图)。

土桥地下立交桥建成后,将有6条匝道连接3条主干路(示意图)。首发集团供图

土桥立交效果图。首发集团供图

土桥立交效果图。首发集团供图

土桥镇水兽。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供图

土桥镇水兽。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供图

游客入住皇木厂村民宿(资料图)。

游客入住皇木厂村民宿(资料图)。(王艳辉 摄

土桥立交基坑中,建设者正在焊接钢筋。

土桥立交基坑中,建设者正在焊接钢筋。(陈强 摄

  地下立交桥最大宽度140米

  土桥立交是目前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难度最大的点位。提到“地下东六环”建设,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盾构机,通过它们开挖地下隧道,不破坏地面河流、草木、建筑,可以更加高效地“缝合”被六环路割裂的城市空间。

  可是,在土桥施工现场看到,位于地下的主路和匝道,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明挖法施工。建设者们要先按照设计图挖出一条条基坑,在里面搭建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最后还得进行回填。土桥立交桥入地后,最大宽度达140米,相比于盾构法,明挖法的工程量大了好几倍。

  “这部分隧道,即便最深的那段,距离地表也只有不到3米,不符合盾构机的施工规范。”北京城建集团东六环改造工程三标项目副总经理葛书健说,项目不仅工程量大,地质条件也不是很理想,“土桥这地方过去是古河道,地面7米以下全是沙层,施工过程中还挖出过地下水呢。”

  火热的建设现场,光是吊车就有4种。除了工地上常见的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竟然还有安装在基坑之上的龙门吊。之所以这样配置机械,是因为工地上方有一条高压输电线路斜穿而过,塔吊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能用不过分占用空中面积的龙门吊、汽车吊配合着运输钢筋。

  6条匝道连接3条主干路

  “过去,连接东六环与京津公路的土桥立交总共有7条匝道。”首发建设公司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项目副总经理郭琪展开一张地图介绍,土桥立交以前就像个“中国结”,让南北两片区交通不畅,很容易发生拥堵。立交桥入地工程实施后,地面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和休憩空间,还可以打通张采路与东六环西侧路,通过“缝合城市”的方法缓解京津公路与东六环的交通压力。

  入地后的土桥立交拥有6条匝道,与东六环、京津公路、东六环西侧路互通。“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经有一些地下立交项目。在北京,这还是第一次。”郭琪说,设计团队此前主持设计了广渠路运通隧道、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大型地下工程,在深圳牵头设计了多条地下道路,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

  很多新手司机,都很害怕开车进出地下车库,一是觉得通道狭窄弯急容易剐蹭,二是怕光线变化大眼睛适应不了。把立交桥埋入地下,如何让司机觉得安全、舒适呢?土桥立交的6条匝道角度都非常平缓,基本没有急弯;隧道洞口段设有渐变照明和景观遮光棚,科学减缓洞口内外亮度差,降低洞口眩光影响,让司机的眼睛更舒服。

  此外,土桥立交内还设置了无死角监控摄像头,可以对隧道内交通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人员可以通过疏散楼梯快速来到地面,救援车辆专用的通行匝道也会打开。

  吃“红利”土桥村迎来大发展

  得知家门口要建设本市首个地下立交桥的消息时,在皇木厂村住了十几年的王艳辉一点也不感到惊讶,他说:“这几年,土桥周边变化可真大。”

  经过旧村改造,东六环边上的皇木厂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别墅小院。这几年,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村里的变化也不小,光是民宿就多了十几家,有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的,也有外来户租下房子改建的。

  村里兴起“民宿热”,大伙儿得感谢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离这儿就2公里,土桥往南就是。”王艳辉说,尤其到了节假日,很多来村里住民宿的年轻人,都是奔着环球影城而来,“看他们的打扮就知道,要么穿着魔法袍,要么背着小黄人挎包,都兴奋着呢。”

  村外的变化更大。曾经,土桥出名是因为这里有地铁八通线的始发站,年轻人住在这儿,仅仅是希望坐地铁上班能有座儿。如今,随着八通线与1号线贯通、环球影城客流稳步增长、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三大文化建筑开门迎客,游客吃饭、住宿、休闲等需求直接刺激了土桥商圈的消费。

  链接

  历史上的土桥在哪儿?

  很多“老通州”都说不清楚土桥这个地名从何而来。通州文物管理所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说,土桥的名字与大运河有关。土桥村成村于元代,地处张家湾至通州的大道上。当年郭守敬开挖通惠河时,沿河共设置了24处水闸,广利上闸就建在这里,不远处有木桥一座,以便行旅,木桥桥面用泥土夯实,车马经过时,尘土飞扬,故俗称“土桥”。后来这里形成了村落,得名土桥村。后来随着运河改道,土桥渐渐失去了交通功能。

  现在还能找到这座土桥吗?任德永说,土桥以及镇水兽就藏身在居民区里。在他的指引下,来到距离土桥立交施工现场不远的土桥新村小区,在小区7号和8号楼之间的围栏里,卧着一尊2.3米长的青石巨兽,背披鳞片、长尾回蜷,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气,它就是土桥的镇水兽。镇水兽的西北侧,有两段条状石头,高出地面约10厘米,这正是土桥的桥栏杆。而土桥的其他部分,现在都埋在地下。

  任德永表示,土桥及镇水兽不仅是通州区级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登记文物,更是研究历史上大运河走向的珍贵资料。土桥新村的居民说,小区里经常有市民来“探宝”,提起镇水兽,街坊们都能热情地介绍一番。(陈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