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艺家什邡“种”文化再续两地情

日期:2024-05-12 09:1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5月7日至11日,“结对子 种文化”北京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走进四川什邡,开启第八届京什文化交流周,来自首都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等多个艺术门类的11位艺术家,深入当地中小学、艺术机构、文博场馆,为当地的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和在校师生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进一步滋养什邡沃土、筑牢两地情谊。

  8年开展文化培训万余人次

  十六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北京与什邡的命运紧紧相连。

  十六年来,京什交流合作已经步入4.0时代,两地在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持续合作发力,交织出了一段激昂绵密的“京什协奏曲”。两地的文化交流更是走深走实,既促进了什邡文艺事业繁荣,也为首都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近年,北京市文联共派出100余名首都文艺家走进什邡,持续开展京什交流演出、文艺培训、采风观摩、调研学习等活动,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受益群体6万余人。

  当前,什邡正锚定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总目标,深入实施文旅争先等“四大战略”,这显然迫切需要赓续京什友谊,借智借力首都、借机借势发展。5月8日,秉持“弘扬传统、深化友谊、两地互动、促进发展”的原则,京什两地续签《京什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并举办专场文艺交流演出,不断丰富和创新载体,深化并提升合作成效。

  多门类文艺家面对面交流

  无论是首都文艺家还是什邡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都非常珍惜难得的交流机会。

  在北京援建的什邡市双盛中学,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被校园内浓厚的书法氛围所感染。“什邡是书法之乡,学校非常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所到之处都有很浓厚的艺术氛围。”刘俊京和北京书协的两位理事李炯峰、杨春燕对孩子们倾囊相授。初二年级学生廖曦颜说:“以前没写过大字,北京的老师从蘸墨、作品构图,再到写具体字,都为我做了辅导,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结束校园培训后,三位书法家又前往京什友谊馆,与当地书法爱好者座谈并开展笔会,深入交流。

  北京音协会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肖金声,在声乐授课中逐句辅导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音乐老师徐富传演唱《等着我 亲爱的人》。徐富传以前演唱这首歌时总感觉声音不够通透。在肖金声指导下,他努力让喉头更放松,调整共鸣方式,效果立竿见影。肖金声说:“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扎根沃土、服务人民。京什文化交流在新的文化使命召唤下,必将推动两地文艺创作更加阔步向前。”

  立夏已过、小满将至,在什邡市湔氐初级中学,北京民协理事、国家非遗项目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刘晓迪讲述剪纸悠久的历史,并带领大家动手剪纸帽子、福字和节气字,引导学生不辜负大好时光。在什邡市北京小学,北京民协理事、国家非遗项目“面人郎”传人郎佳子彧,带领孩子们用面团制作大熊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趣味与精妙。

  北京摄协理事王心超和青年摄影人刘林伟,则在当地博物馆的百姓大讲堂上感动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听众杨晓原说:“讲座让我在旅行拍摄的技术技巧方面收获很大,也感动于他们为追求艺术所做的付出。”杨晓原被王心超坚持一年四季记录北京五河交汇清晨美景的故事感动。“这提醒我,任何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艰辛。”

  什邡点单,北京长效服务

  511日,首都文艺志愿服务团踏上归途,心中载满收获。北京音协新筝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东方乐团团长姜淼说:“什邡常住人口虽不多,却有数百人的古筝爱好者队伍和几十家琴行,这让我更有信心把首都音乐教研领域的新理念和好方法传递过来。”北京舞协会员、青年舞蹈家黄路霏的古典舞作品《醉水青红》陶醉了当地观众,她也同样被什邡中学生的舞蹈所陶醉。北京舞协理事柯书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机会与当地同行交流舞蹈创编,让大家从采风到节目构建全面了解舞蹈创作规律,提升艺术审美。

  未来,北京市文联将继续依托在什邡设立的“北京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以“什邡点单、北京服务”的方式,组织首都文艺家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和人才培养,在助推什邡“出人才、出精品、出亮点”上做出积极贡献。(李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