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共筑区域农业安全屏障

日期:2024-03-11 17:49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字号:        

  京津冀地理位置毗邻,三地农业部门协作建立全方位联防联控联查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监管格局,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断深化协同联动,共筑安全屏障。

  完善农业综合执法协同执法机制

  2021年,三地农业执法机构签订了《京津冀农业综合执法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协同办案、轮值工作、小片联动等合作机制;2022年,北京通州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签订了《通武廊农业综合执法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北京房山与河北涿州签订了《房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在渔政执法领域签订了《关于建立京津冀渔政协同执法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开启了京津冀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全方位、深层次、长期化战略合作关系,三地在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案件会商等机制上不断深化完善,沟通协作日益顺畅。

  深入开展执法联动联合检查

  落实执法联动机制,针对农资经营、检疫监督等领域,组织协调三地相邻区市农业执法机构同时开展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6000余人次,检查监管对象近2000个,查处违法行为超过50起;针对跨区作业农机,京津冀三地农业执法机构相互协作,远程实时查询农机牌证信息超1000台次;扎实开展小片区联合执法,通武廊、房涿、蓟唐等小片区分别组织开展农资联合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近1000人次,检查监管对象200余个;针对相邻水域,通武廊开展渔政联合执法行动7次,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形成区域执法联动效应,有效提高了监管水平和执法成效。

  自协议签订以来,京津冀三地已组织京津冀联席执法会议5次,交流培训2次,在交界水域、专项领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的同时,组织涉农法规宣贯2次、现场普法3次,通过实地互查、场景化普宣,促进经验交流、互帮互助,进一步探索统一执法规范、健全制度机制,增强执法合力。

  三地协同联动执法成效日益显现

  京津冀三地强化协同办案,首次联合办理了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在跨区域农机作业、跨区域无证经营兽药、跨区域交界水域非法捕捞查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开展线索共查和跨省核查,联合查处案件3起;三地农业部门联合公安等部门在潮白河开展了京津冀省际交界水域同步禁渔启动仪式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各区在潮白河和官厅水库等京津冀交界水域,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涉刑案件20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起,增殖放流840余公斤,联合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多年来,京津冀三地在加强法治保障、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强化京津冀协同执法方面不断发力,切实保障了京津冀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携手打造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