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经济大盘 北京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23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6万亿元

日期:2024-02-18 08:0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稳定经济大盘 北京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去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6万亿元

  资产总额16万亿元、营业收入2.2万亿元、净利润1118.8亿元、在京纳税持续破千亿……北京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暨2024年市国资委系统工作会近日举行。据了解,2023年,北京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对全市经济大盘形成重要支撑。

  市国资委表示,2024年将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资国企进一步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加大高精尖产业领域布局,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2023年市属国企实现营收2.2万亿元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表示,2023年全市国资国企全力稳生产、稳经营、稳市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16万亿元;1至12月,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利润总额1563亿元,资产、收入、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在京纳税1110亿元,税收贡献持续破千亿。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已明确。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强化出资人资本回报,即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京纳税要与全市经济协同增长;另一方面要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要达到或超过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要持续提高。此外,工业产值等12项支撑全市经济的指标,要优于全市行业增长水平,跑赢大盘。

  将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和产学研联盟

  科技创新,已成为摆在国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23年,北京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力度明显在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也进一步强化。

  一个具体体现就是,国企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的标准进一步提高,超出行业优秀值1.3倍的,可额外加分。数据显示,2023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工业企业为4.4%。考核“指挥棒”正引导着企业加码创新投入。

  “产、学、研、用”国企科技创新“生态圈”加速构建。据了解,目前北京53家国企已成立科协,为企业科创提供产业资源渠道和智库支持。应用场景是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平台,北京国企与央企共同发布108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应用场景。通过集中力量攻关,北京国企在一些领域也实现了“卡脖子”突破。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牌照落地,市管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拓展“长安链”应用场景……国企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速。据悉,市属国企已“一企一策”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近期也已正式启动。

  “今年国资国企将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曾劲表示,将遴选一批优势企业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和产学研联盟,并加大应用场景征集发布力度,鼓励支持国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在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方面,将健全创新评价体系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同时,大力培育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快启动第二批国企总部搬迁副中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一,稻香湖再生水厂、安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等环保设施相继建成……高标准服务保障首都功能,都有北京国企的身影。

  放眼京津冀,2023年北京国企高质量融入协同发展,也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天津南港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运行,涿州电厂二期工程获得核准,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还建立合作机制,三地文旅、能源、建筑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2023年,市属国企在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近500亿元。

  2023年面对“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市国资国企闻“汛”而动、紧急驰援。24家市属国企承担着444项灾后重建项目,涉及金额近百亿元,为全面恢复重建美好家园贡献国企力量。

  2024年,市属国企将保持在城市副中心投资强度,加快启动第二批市属国企总部搬迁副中心,加大与留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对接力度,推动存量总部和新增板块落地城市副中心。同时,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联动,支持企业共建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积极培育跨区域产业集群。(孙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