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 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年

日期:2023-12-31 14:47    来源:北京市商务局

分享:
字号:        

  2023年,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按照商务部“消费提振年”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国内与国际、供给与需求、实物与服务、传统与新型、规模与品质、市场与政府“六对关系”,以“五个清单”为抓手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实现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稳中有升。

  1-11月全市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9.4%,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达55%,社零总额、网络零售额增速较年初恢复速度均快于全国。

  一、高位部署高点谋划,统筹合力不断增强

  2023年以来,北京夯实“高位部署、高频调度、协同联动”工作体系,依托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全体会等市级会议专项部署消费工作40余次。对标商务部五大维度72项评估指标,持续优化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发起“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智库”,构筑培育建设工作智慧辅助体系。

  二、商业设施加快补齐,实体消费稳步恢复

  落实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全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240万平方米,完成崇文门等15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任务,新落地西三旗万象汇、丽泽16号、五棵松万达等项目均衡全市商业设施布局。扎实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列为全年民生实事任务的82个便民生活圈已全部完成。1-11月,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到22亿人次,同比增长19.1%。

  三、优质资源加快集聚,品牌供给不断完善

  围绕首店、老字号和新消费三个领域不断完善首都消费品牌矩阵。首店方面,持续繁荣首店首发经济,1—11月新落地品牌首店864家,首店总数超3600家。老字号方面,新认定第八批北京老字号15家,老字号总数达244家,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实现“九成触网、七成直播”。新消费品牌方面,形成300余家新消费品牌企业库,领跑智能科技和国潮玩具本土品牌赛道。

  四、大宗消费绿色升级,数字消费创新迭代

  出台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60亿元,带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分别增长12%、43.8%。出台规范二手车经营政策,二手车经销自行开票企业上升至249家,开票金额38.39亿元。联动百余家家居企业开展家居焕新节,“京彩·绿色”消费券核销100万张,带动绿色智能商品销售超50亿元。认定潘家园、新发地等首批“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13家,头部企业交易额占全国直播电商比重过半,累计培育3批15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跨境电商体验店10家。

  五、服务消费高速增长,融合消费优势凸显

  加速转化服务消费资源优势,1-11月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3.7%。累计评选北京网红打卡地300个,“北京礼物”达922件。依托“双奥之城”优势,持续引进国际体育赛事52项,开展射箭公开赛等新兴赛事500余场。新布局国际学校24所。互联网医院数量达62家。成功举办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京港洽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积极顺应居民消费由单纯购物消费向沉浸式、场景化、个性化消费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促进融合消费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场景布局。

  六、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体验持续提升

  推动优化消费营商环境51项任务全部完成,创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大型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活动办理时限压缩超80%。40个行业“一业一证”已全部上线。95%的旅游景区不再实行预约。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及预收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定优化商业项目改造审批工作方案,启动商业设施城市更新技术导则编制。

  2024年,商务部明确全年定位为“消费促进年”,同时也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攻坚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塑造服务消费新优势、完善消费升级新环境”协同发力,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带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进一步发挥消费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