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商务部有关领导以及京津冀三地省市领导、三地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负责人、部分京津冀自贸区智库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代表,共计80余人出席活动。司马红副市长出席活动并讲话。
会议首先由河北省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金昌和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致辞。随后,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河北省副省长金晖,围绕协同推进三地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进行了交流发言。司马红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北京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协同开放的成效进展,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共享协同创新“一张清单”。探索建立三地自贸试验区地方事权“一地创新、三地互认”、国家事权“共同申请、三地受益”的政策共享机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推进三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信息共享、创新共推、模式共建”。二是共铸产业协作“一条长链”。三地自贸试验区应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跨境贸易、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三是共建开放发展“一体化平台”。要努力将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国际机场片区、特别是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建设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北京航空“双枢纽”、京津冀口岸群等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等重点合作平台功能,整合用好京津冀优势资源。四是共推互联互通“一套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互通共享机制,推进三地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京津冀征信链”等信息化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协同工作机制,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和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协同落实三地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建立招商引资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开放发展协同典范。
会上还发布了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系列成果,包括《京津冀三省市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跨境贸易便利化、外商投资、政务服务和跨省市共建等5个细分领域专题报告,以及16项制度创新案例。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就京津冀三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行了主旨演讲。
2021年9月27日,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正式落地实施,推动三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协同开放、政策互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通,推动京津冀更高质量协同发展。按照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安排,三地按照自贸试验区获批时间,每年轮流举办联席会议,2024年将由北京主办。
北京自贸试验区设立三年多来,围绕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及京津冀协同的“3+1”特征,致力于打造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五个自贸”品牌。其中,京津冀协同作为北京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一大特征、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四个更”:一是制度创新更见实效。出台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工作方案》;形成了跨省市土地征收协商联动、跨区域税收协同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二是政务服务更加便捷。推动三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已联合推出4批共179项。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建成全国首个以智能终端自助服务模式为主的政务中心,实现和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三是要素流动更为通畅。打造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京津冀征信链,实现三地征信信息充分共享和有效使用,助力信贷发放超700亿元;共同公布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清单,涉及14个部门、50个类别的从业资质资格;此外还推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三地互认,共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机制等,服务三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四是开放载体更具特色。依托大兴国际机场,与河北携手打造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落成国际航空总部园、临空区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集成载体。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同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为三地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一体化协同应用服务。此外,还通过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京贸兴”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等,携手营造更加便利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
2024年,将迎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核”,未来将立足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携手津冀推动形成更多协同创新成果,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重点做好四个“同”:一是共同推进平台建设。以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和大兴机场综保区为重点,探索监管模式创新,全面推广实施“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审批新模式,加快推动大兴机场综保区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致力建设综保区跨界共建共享新模式标杆。二是协同强化产业合作。结合三地自贸试验区各自产业特色,联合制定重点领域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鼓励三地自贸试验区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三是同向发力招商引资。积极落实三地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京津冀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招商引资合作机制,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联合招商,加强京津冀项目资源对接协作。四是同频共振制度创新。密切与国家层面及津冀方面沟通对接,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加强三地自贸试验区深层次、系统性的政策集成创新,推动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与天津综合试点的联动,强化北京与河北雄安新区开放政策的衔接,深入推进三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共享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