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每年近200亿元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

日期:2023-11-28 20:47    来源: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3年来为人才拨付奖励补贴资金9600万元;出台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发放算力券……近年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导向,陆续出台了30余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每年安排近200亿元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

  面向人才

  3年奖励9600万元

  2023年是张超申领人才专项资金的第三年。他是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协和建昊”)副总经理,也是“亦麒麟”领军人才。当谈起对北京经开区人才政策的感受时,张超说:“经开区对人才真金白银的奖励和赋予人才的荣誉称号,无疑也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引擎。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北京经开区打造“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并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奖励、扶持、培育、服务等要素,进行分类分级政策支持。近3年,北京经开区向1000余名人才拨付奖励补贴资金9600万元。在政策引力下,不仅引聚更多企业创新的“带头人”,也培养、带动起更多高端人才,在协和建昊,其毒理部副总监李万芳也于2022年申报“亦麒麟”优秀人才。

  目前,北京经开区内聚集产业人才超40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64.62%,超全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2023年,北京经开区还发布“人才十条”2.0版,实现政策支持能级跃升,助力形成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引力场。

  面向产业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我们最近到账了2022年度创新药品研发奖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新品种临床研究投入的压力,对研发团队和人才激励也发挥出巨大作用。”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德制药”)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奖励,是针对泰德制药自主研发的一类创新药TDI01混悬液的,已于2022年3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开展尘肺病的临床试验。

  而这正是北京经开区面向重点产业领域政策落地的一个缩影,这是“生物医药1+2”政策中的一项。通过发布“生物医药1+2”政策,北京经开区明确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开展早期研发、临床研究,单个企业年奖励额度提高到1亿元;根据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后的不同阶段,给予1000万到4000万元资金补贴,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智造”产业高地。

  不仅如此,北京经开区还出台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同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以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等形成“组合拳”,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超25%。

  面向未来

  政策前沿布局

  立足当下,北京经开区出台“一揽子”人才和产业政策,布局未来,北京经开区又将如何抢占发展先机?

  按照《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任务部署,北京经开区将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智慧出行、氢能等20个细分领域产业,部署在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17个产业空间内,引导园区和企业不断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其中在氢能领域,北京经开区已有前瞻部署,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场景开放,采取奖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支持企业上市等方式,支持氢能企业加速发展。新研氢能董事长洪鑫说:“政策的出台让我们对公司在经开区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将与区内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一起,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围绕人形机器人、商业火箭、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北京经开区鼓励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深化与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发放算力券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

  用首都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30%的工业增加值,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聚焦高端人才引聚、科技创新引领和前沿产业布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