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24日,科协组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北京科学中心召开,京津冀科协共商谋划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务实举措。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正局级)罗进飞,河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海龙,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夏秋雨,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栋,北京市科协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北京市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第六组组长黄塞溪到会指导。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田文主持会议。京津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北京市有关区科协、市属学会、基层组织的代表同志参加会议。
沈洁表示,三地科协组织要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抓好关键环节、把握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融合发展。一是在“一体化”中谋划高质量发展。要更加突出“一体化谋划、一体化部署、一体化实施”,按照统筹谋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聚焦首都发展新“两翼”、唱好“双城记”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联动发力、携手同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二是以项目制清单化狠抓落实。围绕协议落实,三地科协结合地区中心任务和发展需求,着重在院士专家雄安行、高质量学术活动、科技资源和成果对接转化、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设计具体项目,制定任务清单。三地科协要在更好促进协同创新上同向发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与企业更加紧密深入合作,推动三地学协会广泛建立联系机制。三是强化三地科协系统紧密联动。三地科协要加强常态化沟通,高位推动、统筹协调,及时组织推动重要事项研究和协商。建立工作交流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三地会商,不定期进行互访和调研交流。密切三地科协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带动更多学协会、企业参与到交流合作中来。
罗进飞表示,三地科协要联手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和引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组织和科技工作者。一是全力服务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挥科协系统桥梁纽带职责作用,服务全市56所高校、6个海河实验室、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51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服务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二是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国内外汇聚科学决策智慧,高标准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提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决策咨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经理人发展促进会。三是深入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三地科协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论坛、创新座谈、建家交友等活动。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服务平台发挥成果转化先行先试功能。四是积极开展“科创中国”天津行动。争取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创新资源,组织更多更强的科技服务队,开展“科创中国”民企行、“天津科创”河北行等活动。
王海龙表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以合作促发展,以协同促提升。一是在服务企业方面加强合作。支持鼓励科技社团和技术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探索产学研协作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往河北转移、在河北转化。二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加强合作。以环京津脱贫县为重点,搭建引进京津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项目的合作平台,助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在建设雄安新区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加强与疏解央企和疏解高校的联系,为建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助力。组建京津专家服务团,为新区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服务。四是在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合力打造跨区域科普工作品牌,加强科技文化场馆的联合互动,加强科普资源共享。五是在科技智库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专家库、选题库、成果库等智库资源。支持实力较强学会、研究机构牵头开展跨学科的决策咨询研究。同时,做实工作机制,加强供需对接、人员对接、工作对接、系统对接,形成合力,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
会上,三省市科协分别通报了省委市委有关指示精神和要求,回顾了京津冀科协落实协同发展的项目活动及合作成效;通报了北京市科协关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三地科协与会人员围绕落实推进协同发展,讨论修改完善京津冀科协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明确了合作项目及未来三年交流计划;北京市有关区科协、市属学会、基层组织的代表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下一步,三地科协将密切协作、合力推动、“握指成拳”,做实工作机制、同心同向同力,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深入对接合作需求和服务供给能力,签署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域的科技、人才、成果资源优势,落实好各项工作,设计好各个项目,携手打造协同发展交流合作示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逐光而行——北京市科协成立60周年主题展”,并赴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