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畿大地绘就协同发展新画卷
京津冀,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连日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到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在活力迸发的产业园区,在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脉动令人振奋。创新集聚,产业升级,新城崛起,京畿大地上正绘就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
腾笼换鸟 创新集聚
走出动物园地铁站,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近在眼前。2015年启动疏解腾退之前,这里是四达大厦——当年“动批”地区市场最多、体量最大的楼宇。紧抓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服装市场如今已升级为现代化写字楼,成为金融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亮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老‘动批’蝶变成金科新区,正是北京减量发展的时代缩影。”北京市疏整促专项办综合处副处长朱兴龙说,通过连续开展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北京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
南六环外,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也因疏解而华丽转身。示范区原址产业为一般性制造业,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且厂房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兴创氢之泉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昆记得,老厂房在腾退拆除时,就已同步筹建氢能示范区,希望重新盘活产业用地,引入高精尖产业项目,打造城南能源科创高地。
高质量发展,“高”在高精尖产业的持续壮大。疏解转型,则腾挪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空间。目前,示范区已引进136家氢能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疏解的同时,创新要素加快集聚,迸发出更大能量。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首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建设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近几年,源源不断的“前沿种子”从创新中心孕育而出,一大批种子已长成大树,陆续取得10余项世界首创成果。由中心项目转化而来的制造复杂3D微纳结构压印母版的高精度生产线已落地天津,实现了科技创新的京津联动。
超级工程 图景恢弘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座新城,是北京新的“两翼”。天安门往东,大运河畔的城市副中心拔节生长,一个个在建的超级工程,勾勒出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的恢弘图景。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角,文化明珠闪耀。“文化粮仓”城市副中心剧院,外立面由4000余块折线铝板装饰而成,组成舞台大幕徐徐拉开的优雅姿态。“森林书苑”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顶部茂密的叶片伞盖相互交叠聚合,如同一方“赤印”矗立大运河畔。“运河之舟”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将千年前忙碌的运河图景,永久性定格在绿心公园的林海之中。
从设计到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项目彰显出副中心“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要求。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满怀期待地表示,三大建筑项目预计9月具备竣工验收条件,2023年底向公众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基坑深达数十米,东西跨度超过1.8公里,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超级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项目集成5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以及1条市郊铁路,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超级工程的看点还在于,交通功能全都设计在地下,地上部分则是标志性的“京帆”屋盖,以及未来即将建设的办公楼、公寓、酒店、商业设施,活脱脱一座立体城市。向天空要空间,枢纽项目上建起来的最宏伟建筑,将是一座高260米的高品质写字楼。
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更是在地面上看不见的超级工程。地下30米深的盾构机始发井,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隧道。开挖直径16.07米、整机总长约145米、总重量4600吨的“运河号”盾构机,就像一台巨大的火车。“地下巨无霸”徐徐向前,“地下东六环”双线隧道将于7月底贯通。
“东六环高架桥就好似在城市副中心中轴线上放了一把尺子,将整个城市一分为二。”中交隧道工程局东六环项目总工程师吕计瑞说,东六环入地后,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将可实现东西向贯通,有效缝合城市空间。
公共服务 高点落子
北京以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区如同千年秀林一样生机勃勃。未来之城正向人们走来。
北京市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2017年8月,在雄安新区宣布设立4个月后,京冀两地政府就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新建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建成后分别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
目前,三个学校项目全部交付,9月就将开学,迎来首批学生;医院项目也将于9月底竣工。
“‘三校一院’如今正式进入合作办学办医新阶段。”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雄安新区首批建设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三校一院”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充分体现北京元素,而且也将持续获得来自北京的软实力支持。北海幼儿园已组建精干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教师团队,全程参与为新幼儿园提供办学支持。史家小学北京本部也将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对学校进行大范围教师轮训。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雄安还将继续引入京津优质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筑新时代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孙杰 赵语涵 陈强 孙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