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印发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14条创新政策推动力争到2025年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政策体系

日期:2023-01-17 16:56    来源: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印发,通过40项任务、13个重点项目、14条政策,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到2035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全球产业新城综合发展标杆。

  “作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开区将利用地处首都的教育资源优势,聚焦产业特色,以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全市教育和产业体系人力、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立足北京市、辐射京津冀地区、示范引领全国’的产教融合品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方案》,北京经开区将在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平台载体作用、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供需双向对接、完善改革支撑体系六个方面发力,疏通区内产教融合发展“脉络”,形成产教融合发展良性循环格局。

  “有些产学研合作资源,单凭公司很难自己接触到,但北京经开区实打实地在帮我们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难题。”科途医学有关负责人对去年北京经开区实施的“榫卯”式协同创新机制赞不绝口。企业技术需求就像榫头,高校的科研资源就像卯眼,当合适的榫头与卯眼紧密结合后,就能激发出榫卯结构更大的潜能和功效。而北京经开区创新的“榫卯”机制即通过“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方式,让企业和高校院所“严丝合缝”地匹配在一起。随着《方案》落地,为了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这样的创新机制将得以持续并不断延伸,逐步构建起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与高等学校的创新生态系统。

  如何让产教融合真正落地?让高校成果“走进”产业?让人才离产业更近?为此,《方案》列出了打造实训基地、协同创新平台等40项任务清单以及13个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任务、项目内容以及牵头单位、完成时限。此外,还列出14条政策清单,为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护航。

  按照方案,三年内,北京经开区将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建设10个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培育20家经认定的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设4个具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联盟,建成20个职业体验中心。

  “我们将推动部分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在2025年前完成,在14条创新支持政策的赋能加持下,助力北京经开区在产教融合发展和试点改革中率先取得突破。”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市级部门申报试点核心区,至2035年,实现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