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屡填国内空白 看亦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日期:2023-01-10 14:22    来源: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实现17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20余项关键工艺、配方、系统和软件研发,推进88家市级研发机构建设运营,引育“专精特新”企业562家……在北京经开区2022年度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关键词。一项项关键技术在北京经开区这片沃土实现“从0到1”的突破,让企业“突出重围”,填补国内空白;一批批科技企业专注高精尖产业,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迈进,抢占国际市场。

  走进和利时的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映入眼帘,高度自动化成为“亮点”。近年来,和利时着力推进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加速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据统计,近几年PLC国内市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80%以上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PLC企业占据。”和利时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提高市场洞察能力,抓住机遇,保证产品稳定可靠,实现国产PLC产品替代,是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和利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了解,和利时LKC系列自主可控PLC产品推向市场,有效解决CPU芯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问题,保障PLC产品的供应,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经开区,“聪明的车”自动驾驶车辆来来往往,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配送车穿梭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标准制定关乎行业发展前景。那么,经开区自动驾驶企业如何对标国际标准,进而提质增效的2022年年底,新石器无人车X3 Plus获得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颁发的“低速自动驾驶系统性能测试”Chinamark(中国标识)认证证书,这也是国内首张L4级自动驾驶系统国际安全标准认证证书。“这标志着中国低速无人车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质量水平的一次重大突破,将加速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商业落地。”该公司营销副总裁徐其远说。

  针对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经开区一直坚持大平台、大品种、大生态发展,持续完善“孵化-加速-转化落地”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发展。经开区企业义翘神州仅用11天就成功研发出新冠病毒重要靶点蛋白,在全球重组蛋白主流厂商中首发上市,用“硬核实力”上演“亦庄速度”。众所周知,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组蛋白是关键试剂,然而“依赖海外进口,价格昂贵、等待周期长”成为“卡脖子”难题,核心技术一度被国外垄断。为打破这一局面,义翘神州持续开展重组蛋白和抗体工具的研发。目前,义翘神州已经在以重组蛋白为代表的部分生物试剂领域打破了进口垄断局面,让国内的客户享受到高品质、低成本、即时现货并且不断优化提升的产品。

  纳米级电子束缺陷检测装备(EBI)已经稳定量产一年多,新型号持续迭代;计算光刻软件产品PanGen完成28nm逻辑芯片全国产化OPC(光学临近校正)解决方案产线验证并取得成功,一举突破HDPT、HDRC等OPC关键技术壁垒……作为半导体产业领域的佼佼者,东方晶源不仅开发多款软硬件新产品,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还对已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攻关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东方晶源的多个产品都是国内首家,其中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讲,每一个模块都有N个技术难题。”在成功的背后,东方晶源董事长俞宗强一语道出企业在解决“卡脖子”时面临的发展痛点、难点。那么,如何啃下核心科技这个“硬骨头”?俞宗强表示,“耐得住寂寞”“有决心和定力”“创新思维”“政策赋能”是关键。

  产业发展要想跑得快,还得凭好政策带。提供优惠的办公场地,给予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等,引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经开区提供管家式“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克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或开展具有战略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原始创新,实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将继续勇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聚焦重点产业链,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谈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