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丨公共服务支撑品质生活 城南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

日期:2022-06-17 16:08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享:
字号:        

  城南地区是首都“一核两翼”的腹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市南北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北京市先后推进四轮城南行动计划,集中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重点项目投资总量保持每年1000亿元左右。

  在一系列重大项目和政策的支持下,城南地区承载力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也迈上了新台阶,百姓生活迎来可喜变化。

  “我们这五年”将带大家领略城南公共服务与文化新风貌。看五年来,城南百姓生活新色彩。

  加长补短 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五年来,城南地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投资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薄弱领域和区域倾斜,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强化优质资源导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一)交通先行 搭建南部综合交通体系主骨架

  织密

  五年间南部地铁线路从5条增加到14条,运营里程由90公里增加到230公里,轨道线网规模跨越式增长2.5倍。

  提速

  随着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由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快速综合交通廊道加快建成。随着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延至良乡站,房山线北延、燕房线建成通车,房山区与中心城区通勤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补缺

  随着地铁8号线四期、14号线中段和19号线一期等线路开通运营,有效解决丽泽、新发地、大兴瀛海等产业、居住密集区域地铁“空白”问题,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地铁亦庄线

地铁亦庄线

  (二)厚植绿色基础 生态空间持续有效扩大

  大绿大美景观重现

  大兴国际机场周边大尺度造林15万亩,打通机场周边7条绿色廊道,“穿过森林去机场”的美好蓝图逐渐呈现。青龙湖森林公园、黄村狼垡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公园建成开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加快建设,绿色版图持续扩大,人均城市绿地面积从30.1平方米增加到47.9平方米,PM2.5从6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城市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大幅提升。

青龙湖森林公园

青龙湖森林公园

  见缝插绿 有效增加百姓身边绿地

  向垃圾场、土沙坑、旧货市场等要空间,南中轴沿线、南海子郊野公园、旧宫城市公园等如今绿荫华盖、水系环绕,嘉囿城市休闲公园、久敬庄公园等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公园,新增亲民绿化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和市民幸福感显著提升。永定河流域生态复苏步伐加快,河道水面明显增加,“卢沟晓月”美景重现,绿色生态走廊初步形成,成为市民运动、休闲、亲水新空间。

南海子郊野公园

南海子郊野公园

  (三)导入优质资源 民生幸福更有厚度

  城市南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已经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阶段。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南各区积极办好群众身边的事,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教育方面

  通过与名校签约合作办学、落地市统筹特色优质学校等多种途径,加快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北理工附属实验学校等14所学校建成启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9月开学招生,共新增中小学学位4万个以上。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医疗方面

  城南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吸引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向南转移,五年新增床位4400余张,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又加4家,极大地缓解了城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天坛医院新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等已投入运营,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等5所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北京儿童医院、宣武医院也将落地城南,公共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天坛医院新院区

天坛医院新院区

  环境整治方面

  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城南地区的所有低收入村全部“脱低”,以大兴区为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7年提高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安全为本 城市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城南地区是首都高品质生产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疫情以来,城南各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达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物资供应。

  疫情防控及保供方面

  丰台区新发地市场,托稳全市“菜篮子”,做好首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和经开区的疫苗、试剂等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研发和生产,城南地区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支持。京南物流基地不断转型升级,窦店物流基地加快规划建设。京东“亚洲一号”启动土地前期开发,“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商贸物流体系加快构建。

  复工达产方面

  城南各区纷纷出台企业防控帮扶政策,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助企渡难关、谋发展。城南地区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全市抗击疫情、稳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传承保护 彰显城南历史文脉深厚底蕴

  在保障民生之外,城南的文化构建也愈显厚重。发挥南中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打造蓝绿交织、文化交融的首都西南部生态文化发展轴带。

  (一)彰显历史文脉 打造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

  位于南中轴上的南苑—大红门地区是首都城市整体布局的重要战略空间。五年来,大红门地区疏解腾退了45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彻底告别服装商贸业态,拆除违法建设40余万平方米,腾出了60万平方米的可利用优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65万平方米。

  大红门地区正在实现“华丽转身”,昔日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变身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图书馆,昔日的服装商贸城变身国际文化科技园,昔日的旧货市场变身森林湿地公园。随着大红门地区规划批复实施,未来,将打造博物馆群、礼乐双轴、“南苑风韵”“南囿秋风”等重要文化景观节点,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博览区。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效果图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效果图

  (二)突出保护与传承 提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节点

  长辛店、卢沟桥—宛平城等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打造红色革命纪念地,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被誉为北京“城之源”的琉璃河遗址,发掘出众多文物,成为北京3000年建城史的见证者,将进一步加强保护,启动遗址申遗工作,重现北京历史记忆。

霞云岭乡堂上村党旗广场

霞云岭乡堂上村党旗广场

  未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将有效串联京西南众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节点,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绿水青山和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带发展活力。

  “十四五”时期,城南从夯基垒台,走向成势见效。每一步的发展,最终落脚点都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未来,城南将继续沿着“崛起之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宜居更具魅力的首都南大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