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日期:2022-03-31 17:00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享:
字号:        

  从绵延的西山山脉俯瞰,以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为代表的京西地区赫然在望。过去的京西以百年钢铁史和千年采煤史闻名,本世纪初,它逐步褪去厚重的外衣,披上科技、绿色、时尚的“新装”,成为国家级城区老工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2019年,北京市发布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老工业区紧抓冬奥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城市复兴态势已经形成。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巩固和深化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市新首钢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京西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3月30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首钢集团、京能集团等相关单位,系统解读行动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出席发布会,系统解读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工作基础、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观成效 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在崛起

  2010年底首钢在京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2020年底门头沟关闭最后一座煤矿,京西地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填补产业空心化迫在眉睫。在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京西地区紧抓冬奥会的历史性机遇,相继出台了首钢老工业区发展意见、京西示范区实施方案、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十大攻坚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一座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在崛起。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近600亿元,建成各类载体156万平方米;

  滑雪大跳台被称为“最美水晶鞋、工业迪士尼、京西新地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

  “四个复兴”稳步推进,昔日的炼钢高炉等“工业锈带”加速蝶变为亮丽的“生活秀带”。

  京西两区发展也各有所长——

  石景山区:利用“京西八大厂”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市级和区级文创园,先后三次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老工业基地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彰。

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门头沟区:聚焦生态涵养,坚定不移开展生态治理,40年来首次实现永定河碧水长流,完成从北京能源建材基地到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华丽转身。

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产业加速迭代升级

  与首钢搬迁停产时相比,京西地区——

  生产总值是原来的2.8倍;

  固定资产投资是原来的2.1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原来的2.6倍;

  二、三产业结构从7:3优化到2:8;

  中关村石景山园总收入突破3400亿元,现代金融业总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京西首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宜居水平稳步提升

  交通条件大幅改善,长安街西延线全线贯通,新首钢大桥建成通车,地铁S1线、冬奥支线开通运营。

  公共服务加快补齐,石景山区超过八成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门头沟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总的来看,经过十余年发展,京西老工业区的市容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发展基础实现了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得到了深层次强化,为进一步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绘蓝图 京西转型发展乘势而上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京西地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关键阶段。京西地区将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特征,在转型发展中注重“四个坚持”,确保实现2025年发展目标。

  1.坚持统筹协调、聚焦重点

  强化京西地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促进跨区交通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交界地区共管、特色产业共融。深化和拓展新首钢地区“四个复兴”发展模式,“一线四矿”转型路径,加速“厂区、矿区”向“社区、街区”转变。

  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严守“双控”“三线”,严控浅山区开发规模和强度,统筹深山区生态保育、建设和修复,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两山”理论转化上探索新路径。

  3.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成本管控,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发展要素参与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活力

  加快首钢模式、老工业区政策向符合条件的“京西八大厂”“一线四矿”等区域拓展,增强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激发转型动力和发展活力。

  到2025年,新首钢地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取得重大成果,国际文化、体育交流等功能显著增强,总收入力争实现400亿元。

  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老工业区转型成效和示范意义更加显著,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稳步提升,示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地均收入达到340亿元/平方公里。

  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模式持续创新,工业遗存与现代城市实现有机融合,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十四五”时期规划目标范围内。

  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富民新路径持续拓宽,形成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京西样板”。

  向未来 全力建设好首都西大门

  为切实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安排了“四转、一提升、一筑牢”6个方面共24条任务。

  转变区域功能和形象 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用好冬奥会、服贸会、新地标三张“金名片”,提升京西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体育赛事活动等国际交往功能,精心塑造代表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刚刚闭幕的冬奥会上,“雪飞天”大跳台见证了谷爱凌和苏翊鸣“登顶时刻”,从“四块冰”走出的参赛队伍勇夺3金1银1铜,续写了中国队“冰上荣耀”。冬奥会后,市、区、企将继续通力协作,联动服贸会首钢园区各类活动,做好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加快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

行动计划来了!壮美京西将乘势而上 加快转型发展

  提升产业生态和能级 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产业是京西转型的“重头戏”。未来,将聚焦新首钢地区、京西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聚焦科幻、AR/VR等特色产业,强化做精做深,做细做实。

  比如,新首钢地区将研究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模式,加强与国际化资源的合作,用好科幻产业基金,发挥好科幻产业联合体作用,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逐步成为京西产业转型的新引擎。京西示范区将统筹各类“园中园”和零散产业空间,完善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两区、区企联合招商机制,实现产业链互补延伸。

  转化人文资源优势 推动京西文旅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充分发挥京西工业遗存、古道古村、门头沟小院等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满足市民文化旅游休闲消费的高品质空间。

  比如,“京西八大厂”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仅首钢文创园内就有炼钢高炉、冷却塔等179项工业遗存资源和重要历史文物。石景山区和首钢集团将持续完善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工业遗址公园、高线公园等特色景观带和公共空间,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

  再如,“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京西矿区转型的重点项目,也是带动山区绿色发展的标杆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概念规划方案征集工作。门头沟区和京能集团将活化利用京煤工业遗存,“一矿一主题”挖掘王平、千军台等矿区核心内涵,引进高端要素,植入文化旅游、户外运动等业态。

“一线四矿”效果图

▲“一线四矿”效果图

  转换城市治理方式 增强城市品质和活力

  加快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制定疏解治理任务清单,有序退出不符合京西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实现违法建设动态清零。

  创新城市更新路径,开展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完成模式口西里中区、三家店粮库职工宿舍楼等2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统筹石景山区和门头沟新城地区职住平衡,优先满足京西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口需求,实现人口、居住、产业等功能更加均衡发展。

  瞄准功能和实际需求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更有精度和温度。

  发挥交通网络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引导作用,建成国道109新线高速,提升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增强优质教育供给,建成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等,支持门头沟引入符合区域定位的特色高等教育机构。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满足居民就医“15分钟服务圈”需求,持续推进石景山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等医联体建设。

  实施养老服务“颐养工程”,支持门头沟西部地区发展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

  补齐短板和弱项 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将京西生态优势更加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牢固树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的理念,保护好永定河和清水河岸线,促进地下水回补。

  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和生态林断带治理,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一微克”行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林业碳汇,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