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委持续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 加快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

日期:2021-07-09 16:19    来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随着夏季来临,生活垃圾产生量有所上升,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2708吨,与2020年日均清运量相比上升3.29%。其中,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4296吨,分出率为20.87%;其他垃圾16292吨/日,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2120吨/日。市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日常检查和通报机制,日汇总、周通报、月分析。6月份共抽查431个居住小区,发现问题1255个,全部反馈通知整改,抽查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为84.84%,比上个月提高了2.13个百分点。

  (二)持续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市城市管理委将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载体和抓手,综合运用日常督导、执法检查、热线办理、周例会调度、月度点评机制,抓好重点街道(乡镇)治理,加强分析研判,重点督办解决。6月份垃圾清运不及时类派单共计2107件,环比减少9.65%,问题诉求量由1月份的187件/日,下降至6月份68件/日,投诉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成效显著。

  (三)加快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目前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民生实事任务,已建成438座,完成率达到73%。针对大件垃圾投放不规范、清运不及时问题,市指挥部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市场机制,做好大件垃圾的投放、收运和处理工作。居民可以采用预约上门回收、投放至大件垃圾投放点、自行运送至指定的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场所三种方式投放大件垃圾。要求收运服务单位要加强规范作业,做好防尘降噪工作,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紧盯入户回访,实施精准指导。落实蔡奇书记抓住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入户指导,加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批示精神,6月份市指挥部召开4次专题例会,组织各区汇总分析社区动员及入户回访工作情况,重点关注入户回访收集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精准识别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入户指导。

  (五)开展周末桶前值守活动。按照市指挥部印发《“垃圾分类我们一起行动——周末守桶我参与”活动方案》和《关于组织动员居民家庭周末参加桶前值守的通知》,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桶站值守,加强值守人员培训,做好桶前指导。推广平谷区“家家分类,户户轮值”经验,如滨河街道承平园社区,探索创新的“三分法(包括分群体、分站点、分时段)+轮值表”的桶前值守模式,动员家庭参加周末桶前值守。

  (六)挖掘基层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为充分发挥榜样人物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城市管理委联合首都精神文明办开展了202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评选工作,深入挖掘先进典型,通过基层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91人,下一步市指挥部将大力宣传达人事迹,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七)部署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市指挥部印发《关于在全市居住小区(村)开展个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的方案》及三个配套文件,指导各区制定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对全市居住小区(村)执法检查全覆盖。一会儿,温局长将对相关内容做详细介绍。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养成。坚持宣传引导和执法处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聚焦重点人群、单位和居住小区,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指导。进一步加大“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力度,对居民不分类投放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强化专职值守力量部署,发动党员回社区报到、楼门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居住小区周末值守,协同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治理。

  二是进一步强化分类设施体系建设管理。及时做好桶站保洁和维护更新,不断提升投放站点便利化水平。加强日常巡查,抓好每月一题办理,合理安排收运频次,做好物流调配,有效解决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

  三是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做好非居民厨余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实现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推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开展包装减量措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