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各界关注的2025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论坛在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承办,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的众多嘉宾,围绕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数据治理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以数据驱动金融服务更加智慧、高效服务民生需求。
本次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五五”金融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本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对国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金融行业探索以数据赋能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服务质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具体行动,对于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助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现场,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金融科技领域的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教授围绕“大模型推理系统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了知识图谱和大模型智能体异构协同推理系统KTransformers的创新技术,创新采用CPU/GPU协同计算架构,实现了低成本部署与高性能推理的双重突破。系统仅需1个CPU和1块GPU的基础配置即可支持高效的本地推理任务,大幅降低了AI技术的应用门槛,为行业应用提供了高效经济的智能解决方案。在实践案例中,某海外投资机构客服智能体应用异构协同推理系统后,客服意图识别准确率和响应速度明显提升,显著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在智能风控场景中,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与风险预警,将风险预警效率从“T+3天”缩短至分钟级,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郑纬民院士指出,AI PC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使得每个人拥有自己个性化的智能信息助手成为可能。KTransformers系统将推动个性化智能助手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轻量化智能解决方案有望深入金融服务各环节,为金融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雷鸣围绕“打造数据驱动引擎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主题,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与实践成果。他指出,当前数据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治理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也使数据安全挑战日益加剧。从“以问题为导向,数据治理深度融入业务和技术”“以场景为核心,数据价值在客户服务中得到体现”“以体系为保障,做好数据安全与数据应用的平衡”三个方面展示了建设银行数据领域的新探索。在场景化应用方面,依托数据赋能的普惠金融服务已广泛覆盖小微企业,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题。面向未来,雷鸣表示建设银行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深度服务国家数据战略,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二是全面提升数据能力建设,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据治理标杆;三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目前已在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领域上线众多应用场景,未来将持续拓展AI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为智慧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兴锋围绕“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主题,分享了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印发实施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通知,研究编制“人工智能+金融”政策文件,组织建设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切实激活金融服务新动能。二是加强“数据要素×”,通过政策规划、试点示范、标准规范等方式,多措并举激活金融数据要素潜能,充分释放金融发展新活力。三是推进数据治理,以法治为基、强化数据安全制度建设,以标准为纲、规范数据治理实践路径,以规划为引、谋篇金融数据工作长远发展,坚守数据安全底线。四是强化标准引领,完善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健全完备的金融标准体系,推动金融标准落地见效,护航金融服务高水平发展。五是深化科技治理,完善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科技治理架构,切实强化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稳健合规驾驭金融领域技术创新,夯实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基础。
渣打银行(中国)风险控制与信息安全总监张昊围绕“驱动数据价值 智赢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了银行数据驱动转型的完整路径。重点介绍了智能数据平台建设的“三横三纵”架构、数据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以及AI审单平台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创新应用。这些实践通过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敏捷分析体系,有效提升了业务决策效率与客户服务精准度,为国际化银行的数据价值释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为金融行业数据驱动转型提供了实践范例。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利辉围绕“数智赋能:破解普惠金融最后一百米的新范式”主题,提出数智技术重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新范式。演讲从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双重视角,阐述了隐私计算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协同应用,以及乡村振兴场景下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信贷评估模型。这些创新探索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触达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普惠金融向“精准滴灌”模式升级,为金融行业普惠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整个主题演讲环节,演讲嘉宾们围绕数据技术创新与金融应用实践展开深度分享,既有前沿技术架构的解析,也有落地场景的经验总结。演讲内容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数据要素赋能下的转型成果,为行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路径,引发与会者广泛共鸣。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据资源研究部主任王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温天宁、北京银行数据管理部总经理段锐、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鹏鹏、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李志杰等各位专家,就“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专家们围绕“如何通过数据要素价值发挥优化群众服务方向”“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金融业数据资源整合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面临哪些挑战与解决路径”“金融业数据支持经营管理方面有哪些先进的实践经验”“在建立标准化数据产品、促进数据流通和共享、数据定价评估等方面面临哪些挑战”等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共同为数据要素赋能金融服务民生提供了前瞻性思考和实践指引。
在成果发布环节,以数据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智慧应用与数据赋能,共有8个成果发布。
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正式发布中试基地智能算力合作创新计划、中试基地金融支付垂域大模型。中国银联党委委员、执行副总裁涂晓军,华为中国金融业务部总经理赵蕊,海光信息副总裁李一昂,沐曦集成电路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孙国梁,昆仑芯政企业务副总裁朱宝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负责人林纯洁,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兼新金融行业线总经理张翅,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资深专家张路,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跃,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海清等嘉宾共同参与。启动仪式后,中国银联党委委员、执行副总裁涂晓军向大家介绍了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进展和创新成果。
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常冬冬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发展报告》,报告从金融行业云计算标准解读、应用实践情况、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梳理了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场景趋势,有效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数据管理部总经理马德辉发布《人工智能推动金融数据治理转型升级研究报告》,阐述AI在数据标准管理、质量提升及元数据溯源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智能治理体系,实现数据治理从“人工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变。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潘润红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指数(FTDI)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实现年均增长,金融机构指数亦有所提升,全面反映了我国金融科技生态的持续优化与机构数字化能力的显著增强。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金融专委会主任巨强发布了《数智金融知识丛书》,该丛书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包含丰富的人工智能金融通识课程与红色金融案例,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兼具技术深度与思政内涵的创新学习方案。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实施报告(2025)》,报告显示工具自实施以来持续推出创新应用,完成大量测试,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李振发布“金融业开源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已覆盖众多金融机构,实时监测开源软件安全风险,为金融行业开源技术应用筑起全流程安全防护网。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副总经理宁宇发布“数智驱动金融信息服务新范式——新华财经专业终端”,该平台整合权威资讯、海量数据及智能分析工具,支持精准拓客、全景尽调、立体风控与智能投研等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链条数智化信息服务。
本次成果发布环节集中展示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路径,彰显了行业协同创新的蓬勃活力,助力持续提升“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的服务效能。
2025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数据驱动 智慧为民”论坛的成功举办,既为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分享了前沿理念、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也凝聚了行业力量,明确了数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动金融数据要素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实现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贡献积极力量。未来,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为金融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