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匠心汇全球技能照前程”为主题的朝阳区第四届职业培训发展大会举办,大会聚焦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区域产业协同及政策赋能,通过会议、展览、演示、竞赛、洽商等形式搭建技能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兵、朝阳区副区长郝宝刚参加活动。
职业培训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朝阳区着力打造“朝匠优品”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和“朝匠技弈”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全面提升区域职业培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会上,《北京市朝阳区“朝匠优品”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北京市朝阳区“朝匠技弈”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北京市朝阳区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支持办法(试行)》三项文件正式发布,标志着朝阳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迈入制度化、品牌化、专业化新阶段。
当天,“京津冀+康养技能人才协同培育计划”和朝阳区“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正式启动,《朝阳区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白皮书》发布,“国际青年人才发展联盟”成立。朝阳区与英国培生BTEC等5个国家的头部培训认证机构及职业院校进行合作签约,将构建适配国际人才认证标准、贴合区域产业与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会还特邀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罗自立、潘朝阳及培育单位展示高技能人才培育成果,19名技师在“朝匠技弈”品牌活动文物修复师、无人机驾驶员(植保)职业技能竞赛中诞生。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技能展示、培训招生、技能评价、就业招聘、国际展示等内容,提供学习、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朝阳区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选育评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先后培育国家级、市级、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家,建设4个市级“产教评”生态链,开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年均培训超10万人次。下一步,朝阳区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数字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释放“人才+产业”协同效应,助力更多劳动者实现从“工”到“匠”的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