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24年—2035年)(草案)》近日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该规划旨在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对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多维、安全、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式宜居城市。
“地下空间是重要的安全防护空间,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空间。编制这一规划,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地上和地下,让地下空间更好地服务首都城市发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北京将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风险防护为前提,强化全域全要素地下空间生态安全管控分区,构建“七廊两环成网、四层十八片多节点”的市域地下空间总体发展格局。同时,加强京津冀地下生命线系统布局和能力建设,以轨道交通网为地下空间发展骨架,明确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4个深度,推动以重点功能区、商圈、交通枢纽为代表的重点地区立体集约发展。
在区域发展方面,各分区将采取差异化策略。首都功能核心区坚持用地下换地上,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优先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中心城区坚持地上地下联动,提高城市空间效率;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建设高标准的地下功能设施系统;多点地区促进地下空间向轨道站点周边等重点地区适度集中;生态涵养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探索生态友好的地下空间利用模式。
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规划还将构建地下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综合防灾、城市公共活动四大功能系统。此外,还提出了促连通、保历史、优存量、提品质、防风险、助低碳、强技术等7项具体举措。比如,要推动历史风貌保护与文化展示,合理引导历史保护地区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勘探与保护,利用地下空间促进历史风貌保护与文化展示;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更新,推动存量地下空间更新利用,加快地下管线管网更新改造;鼓励先进地下工程技术的应用,推动高密度建设区的低干扰施工技术应用等。
规划提出4项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健全规划管控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数智化建设、完善法规政策保障等,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地下空间投资建设,同时要完善地下空间法规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地下空间立法,完善存量地下空间更新配套政策及相关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地下空间互联互通鼓励政策。
该规划公示至11月22日,市民可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查看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