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波光潋滟,在夜色中铺开一幅水城共融的生机画卷。
市城市管理委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五五”时期城市照明发展规划》指出,“十五五”时期,本市将构建“一核两轴,四环多点”的夜景空间结构,凸显“十字轴线+环线+棋盘路”的夜间空间特点;注重选择城市标志性场景,提炼香山香炉峰向东俯瞰北京全景、鼓楼远眺中轴线、京昆线看首钢大桥等“夜京城”十四景,擦亮城市夜景名片。
构建“一核两轴,四环多点”城市夜景总体结构
本市将构建“一核两轴,四环多点”的城市夜景总体结构,再现“昼夜”各有精彩、相得益彰的首都城市风貌。在卫星遥感与航拍视角,以夜景强化独属北京市的“十字轴线+环线+棋盘路”特征,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北京市城市轮廓、格局肌理。其中,“一核”指首都功能核心区;“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四环”为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多点”则指中心城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
例如,“十五五”期间,本市将组织对天安门广场地区进行景观照明全面体检,及时更换15年以上的景观照明设施。保障树木安全基础上补充东西两侧树木挂树灯,确保灯具安装稳固、线路规范隐蔽并做好防水、防漏电等安全防护。适度增补远景建筑照明,消除视觉暗区,呈现庄重和谐、沉稳壮阔的天安门广场地区形象。有序推进实施照明增补、节能改造工作,如对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台、观礼台、金水桥等开展老旧光源改造提升。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将由东西两侧向天安门中心渐亮渐暖,彰显庄严有序的“礼仪光轴”。着重提升重点建筑的夜间辨识度,打造大气庄重、秩序井然的首都夜景界面。
中轴线、长城、大运河等打造夜景画卷
“十五五”期间,传统中轴线,即钟鼓楼-永定门段,将完善15个遗产点的照明提升,并结合重大活动设置主题灯光,打造遗产活化艺术创新的数字之光。
此外,什刹海区域、永定河文化带(两园一河)、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坝河二期的夜间环境也将得到提升。其中,什刹海区域夜景将在现有景观照明基础上补充暗区照明,完善后海、西海照明,形成“海纳雅韵,灯漪荷舟”的夜景画卷,满足并丰富游客的夜间游览体验。而永定河则将形成“古今华光,永定固国”夜间场景,围绕“两园一河”定位,用灯光展示永定历史文脉、工业记忆和生态休闲的功能属性,呈现“流动的光影故事”,规划步行、观光火车和船游三条观赏线路。长城(八达岭、居庸关)呈现“烽火流辉处,星河入梦来”夜景气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模式,局部增加夜游活动节点,融合互动和虚拟技术,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大运河文化带(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打造“千年光影,水城共融”光影风貌,展现运河的千年风光和通州商务区现代风情,提供陆游和船游两条观赏线路。
“夜京城”十四景擦亮城市夜景名片
规划特别提出,本市将梳理俯瞰、远眺、近视等城市视角廊道,打造“夜京城”十四景,擦亮北京市城市夜景名片。
例如,在“看城市”夜京城名场景规划中,提出了香山香炉峰向东俯瞰北京全景、首都国际机场航线俯瞰北京全景、奥运观光塔向南俯瞰、中央电视塔向东俯瞰玉渊潭这4处远眺和俯瞰类场景,将选择城市标志性高点观景视角,俯瞰城市集中建成区夜景全貌与城市天际线。
而在“看历史”夜京城名场景规划中,则以平视和近视视廊为主,串联城市中轴线的非遗点位和历史文化古迹,计划推出景山公园向北俯瞰中轴线、鼓楼远眺中轴线、什刹海远眺鼓楼、永定门外向北俯瞰中轴线4处场景。
在“看山水”夜京城名场景规划中,昆明湖岸远眺佛香阁、俯瞰燕山八达岭长城、雁栖湖岸远眺雁栖塔及群山这3处场景入选清单,将选择平视或远眺角度眺望北京山水组团,打造多角度感知京城夜山水的景观视廊。
而“看风景”规划,则将从城市重要交通干道为主要视看点出发,针对城市门户节点及近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进行选择,观赏建筑整体的夜景秩序或建筑单体的夜间特色风貌。
夜游将有“夜京城·水韵”等一批新场景
本市将打造“夜京城”IP矩阵,推出“夜京城·市集”“夜京城·揽胜”等一批夜经济场景。
例如,规划提出了“夜京城·水韵”的夜经济场景,计划选择亮马河、大运河、永定河、昆玉河、什刹海、凉水河、东南西北护城河、长河等水系开展夜游,串联“文化展示+消费场景+城市景观”,形成北京夜间经济的“蓝色动脉”。
而在“夜京城·园影”这一场景中,则将选择景山公园、圆明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园博园、玉渊潭公园、二环路文化景观环线、龙潭湖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名园绿地,激活公园空间的夜间消费活力,形成北京夜间经济的“绿色拼图”。
此外,还计划推出串联钟鼓楼、景山、故宫、天安门等传统中轴线地标和前门大街、地安门外等商圈的“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游线”;沿途经过CBD核心区、亮马河风情水岸、奥体中心区等标志性地标、商圈的“美食观光巴士游线”;以及途经大光楼、千荷泻露桥、运河商务区、北京艺术中心等地标建筑及运河西岸商圈的“大运河夜航漫步游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