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水务局了解到,坝河口蓄滞洪区工程已进入景观绿化、闸房装修及细节提升的最后收尾阶段,于近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打造一处集防洪安全、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
坝河口蓄滞洪区地处朝阳区东坝乡、金盏乡及通州区交界处,治理范围自坝河机场第二高速路至温榆河口,全长6.7公里,建设面积达248公顷。作为北京市“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防洪体系的重要一环,该项目以“平急两用”为设计理念,实现了防洪安全与生态休闲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该工程新建2处蓄滞洪区,总蓄洪量达338万立方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同时,3座分退洪闸、1座节制闸及1座船闸同步推进,1座水情观测塔也即将建成,既满足汛情监测需求,平时还能作为观光眺望设施,实现功能复用。
在保障防洪功能的同时,坝河口蓄滞洪区对河岸空间进行了全面生态重塑。沿着河岸线,1.15万株涵盖39种乡土观赏树种有序分布,形成了层次丰富、四季有景的生态绿廊,成为秋季打卡坝河的最美风景线。此外,工程还保留了原有的成片林带与大树小岛,为白鹭、夜鹭等鸟类提供了栖息之所,并与周边农田形成了完整食物链的大美野趣生态空间。
湖区设置4.4公里环湖路,结合多类型亲水栈道、滨水码头及观鸟设施,让市民在湖边漫步、湖岸观鸟、湖上泛舟,尽享自然之乐。
此外,项目依托6.7公里河道老堤与新筑堤防,延续“伴着河流骑回家”的总体设计理念,打造了共计26.8公里的特色双堤风景道,串联起观景平台、休闲驿站与生态节点。3座跨河人行桥以流线型设计连接两岸,并设有遮阳棚与休息座椅,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漫步环境。
坝河口蓄滞洪区正式开放后,不少市民第一时间前来“尝鲜”,感受千年漕运文化与现代都市风光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区水务局副局长朱亚雷表示,“坝河口蓄滞洪区是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市民亲近自然的新去处。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工程,让‘蓝绿交织’的理念真正融入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