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卢沟升月 月映卢沟 宛平城再现“卢沟晓月”盛景 国庆中秋双节掀起文旅热潮

日期:2025-10-09 18:16    来源:丰台区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当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不仅出现在书中、画中,而是以实景形式再现,给历史的一封“诗意回信”便从宛平城内深情寄出。10月6日,宛平城迎来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高光时刻:直径5米的“光影月亮”从西南城墙缓缓升空,还原“卢沟晓月”古画意境;不远处,一轮圆月也从云层后探出头来,与这轮“人造月”在宛平城墙上空形成“双月同辉”的奇景。卢沟升月,月映卢沟,永定河畔“卢沟醒狮”巍然矗立,城墙上500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与明月交相辉映,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场跨越古今的诗意盛宴。

  10月6日是中华传统佳节中秋节,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重磅推出多项活动,宛平城内精彩纷呈,从正午到入夜持续点燃节日氛围。12时起,拱极营准时上演铠甲武士“正时仪式表演”:1名将军率领8名兵士击鼓鸣金,随后沿主街巡游至“宛平县衙”,与县衙官展开趣味互动后返程,游客纷纷驻足拍摄。“宛平县令”还不定时与游客互动、合影留念,重现古时市井热闹场景。

  在宛平城墙上,西城楼成为傍晚至夜间的“艺术主场”。19时30分,“月满情浓·共话团圆”中秋表演如期开演,民乐《喜洋洋》《彩云追月》拉开序幕,快板《绕口令》、单弦《首都赞》《皓月当空》、京剧《贵妃醉酒》、北京琴书《长寿村》《礼尚往来》及相声《打灯谜》轮番登场,最后以手风琴小提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国》点燃全场共鸣。20时15分,宛平戏楼推出免费儿童剧《遇见唐诗》,专业剧团演绎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诗意。

  丰台文旅集团副总经理胡振兴介绍,整个国庆中秋假期,宛平城始终处于文旅热潮中,日均4万余人次走进宛平城。10月5日-7日晚,卢沟桥东广场持续上演“光影忆旧·非遗传承”传统皮影戏展演,为观众带来《哪吒闹海》等经典皮影戏。同时,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内同步开展“纸短情长·同心祈愿”祝福打卡互动,设置专属区域邀请群众写下节日心愿与美好祝福。

  宛平城内,千余个诗词灯条流光溢彩,成为国庆中秋双节的“点睛之笔”。此外,北京首个以古城墙为背景的主题摄影展“城墙上的记忆——气壮山河·伟大丰碑”人气高涨,109张珍贵历史照片沿城墙一字排开,无声地勾勒出从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的壮阔史诗;“红色光影”露天影院每晚准时将《永不消逝的电波》《太行山上》等经典影片投影于城墙“天然幕布”上。动态的光影叙事与城墙之上静态的影像史料、庄严的国旗阵列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可读、可看、可感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非遗与美食体验同样火爆,“宛平吉市”里,非遗宫灯制作、耳枕缝制吸引亲子家庭上手体验;糖画艺人现场勾勒卢沟桥狮子造型;中华老字号馄饨侯国庆期间售出第15000碗鸡汤鲜肉馄饨,义利面包、人民咖啡馆等店铺前时常排起长队。文化消费场景也备受青睐,中华书局伯鸿书店等联合打造的“旧书部落”,大幅优惠的中外名著、生活百科吸引爱书人“淘书”;“卢沟桥礼物”文创店中,以卢沟桥石狮子为原型的纪念品成为“顶流”,抗战主题毛绒挂件也深受游客喜爱;复古纪念报自助机前,不少人定制专属“宛平日报”留存记忆。

  “有幸亲身体会‘卢沟晓月’盛景,这真是‘有生之年系列’!今天在宛平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游客李女士说,行走在宛平城,与“宛平县令”互动打卡,在古城墙上赏月,走在历史里,也活在当下的热闹里,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传递”。

  直径5米的“月亮”在宛平城墙上升起,与500面五星红旗、斑驳城砖相映,这场还原“卢沟晓月”的创意实践,是历史记忆与节日情感交融的一次深度探索;铠甲武士巡游、县衙官互动,将历史场景转化为可参与的体验;手风琴快闪与京剧、单弦同台,让传统艺术在古城墙下焕发新生……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宛平城的“破圈”并非偶然。“最好的传承,是让历史与今天‘对话’。”丰台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化赋能、多元业态融合,宛平城再现“卢沟晓月”盛景,持续擦亮“卢沟晓月”文化IP,让红色底蕴与“烟火气”在这里共生。这个国庆中秋双节,热闹的宛平城让家国情怀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温度,让红色地标变成了“有记忆点的文化空间”。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