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走进非遗看北京”永宁古镇非遗体验活动在延庆区永宁镇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区的40名青少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非遗传承人等多个群体的学员齐聚延庆永宁,开启为期3天2晚的“脱产”学习之旅,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探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据了解,“走进非遗看北京”非遗体验活动始于2022年,由北京团市委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活动精心选取具有北京或区域特色的非遗,组织开展各类普及活动,兼顾开展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和区域文化传播,引导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次活动走进延庆永宁,为延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青年是非遗传承的‘新鲜血液’,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年发展部副部长姚国栋表示,“我们此次走进延庆永宁,是以非遗普及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新探索。延庆当地文化资源丰富,永宁非遗的传承保护多姿多彩,地方特征非常明显,既有利于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也有利于引领青年更加关注非遗与文旅的融合,以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也能够共同推进地方文化传播。”
开班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非遗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唐璐璐,结合自身多年深耕民俗与非遗研究的丰富经验,以“非遗+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从专业视角深入拆解了非遗资源活化的路径。现场学员纷纷表示,唐老师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精彩分享,既有《非遗公约》相关理论的有力支撑,又融入了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越南手工艺村模式等国内外成功案例,为大家打开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全新思路。
当天下午,永宁镇盛世营村非遗艺术工作室的羽毛画制作体验课热闹非凡。学员们围坐桌前,手持剪刀、胶水,小心翼翼地摆弄着各色羽毛,时而比对底稿调整位置,时而向授课老师请教粘贴技巧。“原来普通的羽毛能变成这么精致的画,亲手做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非遗手艺的巧思。”学员耿硕激动地说。仅仅半小时的体验中,原本零散的羽毛就在学员们手中变成一幅幅初具雏形的作品,非遗技艺的魅力在指尖流转间悄然传递。
据悉,本次非遗体验活动将持续至9月26日,课程丰富多样,涵盖非遗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主题授课,以及永宁镇非遗馆参观、羽毛画制作、妫川白酒酿造探秘、非遗糕点手作等体验项目。学员们将全方位感受永宁古镇的非遗活力,为乡村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注入青年力量。
“延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永宁镇更是凭借深厚底蕴,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非遗小镇。目前,永宁镇共有永宁大集、南关竹马等18个项目被纳入到国家、市、区级非遗目录中。此次活动宛如一场及时雨,为推动区域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永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明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来到永宁体验非遗项目、了解非遗、讲好非遗故事,进一步促进非遗资源的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非遗+’文化新业态,持续搭建非遗展示与交流平台,助推永宁镇高质量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