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平谷区座谈会在峪口镇召开。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磊出席并讲话,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作协副主席周敏主持。
会上,平谷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友河介绍区文联基本情况、基层文艺实践和组织赋能等情况。区农业农村局讲述平谷区“百千工程”及乡村振兴成果,峪口镇、大兴庄镇、南独乐河镇依次介绍相关情况,11位村代表和11位作家代表发表自身看法。
峪口镇党委书记王斌在介绍中强调,此次活动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是件实打实的大事。表示,峪口镇是京东重镇、农科新镇、文化强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核心,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期待各位作家朋友们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记录峪口的美好图景,展现乡村发展成果与蓬勃态势。
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磊表示,此次“百名作家进百村”计划是首都文学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实之行”。要求:一是各镇村当好“东道主”,主动对接作家,提供村史、产业、人物素材,让作家深入田间地头,感受振兴脉搏。二是区文联做好“桥梁”,统筹协调,组织本地文艺工作者分享平谷故事,助力作品更接地气、更有深度。三是放大文化赋能效应,借作家创作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文学作品成为平谷的“活名片”,吸引更多人关注平谷、走进平谷。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强调,一是作家们要沉下身子,做乡村振兴的“沉浸式观察者”。真正融入平谷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既要在村里住下来、静下来,也要走出去、动起来,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真心感受时代脉搏。二是聚焦人民,做乡村故事的“精准记录者”。要把人民这个主体作为创作的核心,通过“小人物”的切入口挖掘背后“大时代”的改革变化。通过细节刻画与典型塑造,让作品成为反映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和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显微镜”。三是守正创新,做乡土文学的“时代开拓者”。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用文学的力量为平谷的乡村振兴赋能,为新时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通过组织100名作家在100个乡村开展驻村创作,旨在通过文学创作的生动实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讲好首都乡村振兴故事。接下来,随着作家们深入峪口、大兴庄、南独乐河等镇村,平谷的乡村振兴实践将以更生动的文学形式呈现,为新时代首都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友河,峪口镇党委书记王斌,区农业农村局、区文联、区作家协会负责同志,峪口镇、大兴庄镇、南独乐河镇镇村代表、作家扎根创作小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