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品牌竞争的赛道上,丰台区以强劲之势崭露头角。近日,“2025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市辖区品牌传播指数”榜单揭晓,丰台区在全国306个市辖区中脱颖而出,以725.23的品牌传播热度指数首次上榜,并位列第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区域在内容素材供给、民生关注及传播创新上的协同发力。
据了解,“2025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市辖区品牌传播指数”通过采集多个互联网平台信息并标准化计算,形成反映区域网络受关注度的量化指标。该指数既能精准体现网民关注度及城市传播力与传播效果,也能直观反映城市经济活力、文化魅力、治理效能等综合实力。
发展动能筑基
重点项目与产业活力夯实品牌根基
丰台区的传播声量提升,离不开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与品牌活动提供的优质内容,这些“实力素材”成为品牌打造的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是品牌传播的核心支撑。目前,丰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43家,数量稳居全市第二;9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同样位列全市第二,彰显出产业培育沃土的深厚底蕴。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激增92.9%,排名全市第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1亿元、新增专利授权10,728件,分别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五,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显著。
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传播注入新活力。丽泽金融商务区已吸引超1300家企业入驻,涵盖多元金融业态,2024年丽泽国际金融城规划发布后,主流财经媒体深度报道超300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次,成为区域传播的“流量担当”。此外,丰台布局的低空经济产业、商用密码产业等,通过成立产业联盟、举办创新大会等形式,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成为传播的新亮点。
南中轴地区聚焦“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其将成为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标;首都规划展览馆项目也在全面推进,未来将展示北京的规划蓝图与发展成就,吸引更多目光。大红门数智产业大厦也在建设进程中,建成后将为丰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其建设动态持续引发媒体关注与报道。
2025年“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丰台大会”,吸引了超过800家发展伙伴参与。活动通过政策发布、项目签约、场景推介等丰富环节,充分展示了丰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行动。其中,城市更新地图聚焦街区全域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关键领域,产业空间地图则系统梳理了区内重点园区(楼宇),全面展现了“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新面貌,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成为传播丰台区发展理念和成果的重要契机。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宛平地区作为重要承载地进行了保护提升,实现“馆桥城园”一体化运营,以全新面貌接待游客。与此同时,“北京丰台”推出《宛平夜话》栏目,以主讲人讲述为主要方式,部分内容走进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录制,带领观众重温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持续掀起参观热潮,开展一个多月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过50万。
民生导向聚力
扎根群众需求激活品牌传播动能
丰台区的品牌传播扎根民生、贴近群众,通过民生工程与治理创新,让群众成为传播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城中村改造、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等民生工程,以“拆违建绿”“还绿于民”的实践,让公众直观感受城市蜕变。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建成,既成为市民休闲胜地,也让清新空气浸润日常生活。这些变化被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化身丰台品牌“宣传员”,通过日常交流与社交媒体分享,让丰台的美好变迁广为人知。
在基层治理方面,丰台区依托接诉即办中的“先锋办”“丰铃行动”“热线+网格”“民生项目池”等创新举措,构建起“预防为先、快速响应”的机制。通过接诉即办平台广泛收集民意,排查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风险,提前化解潜在矛盾。如设立“民生项目池”,2025年两批共196个项目聚焦居住条件改善等群众关切。为此,成寿寺街道12345投诉量从年均93件骤降至低频水平。同时,全面覆盖26个街镇、383个社区的“先丰站”,累计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3015件,借助657场议事协商会,有效破解停车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难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旦网络出现热点事件,丰台区迅速启动“1小时响应、3小时处置”流程,良好舆论生态为传播指数正向权重奠定基础。
政民互动的深化让品牌传播更有“温度”。丰台区政务新媒体矩阵以“政策解读+民生服务”拉近与公众距离,推出入学、就医等民生问题直播栏目,“丰台惠民地图”整合各类便民资源。丰台区创新发布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为新型模式,集新闻发布、形象展示等多元功能于一体,通过“沉浸式”“体验式”“行进式”等方式开展。北宫镇将“向群众报告工作会”搬进中华名枣园,图文直播吸引近52万人次观看,结合乡村艺术季,百姓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形成强大传播声势。评选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通过“北京丰台”全媒体平台及新媒体矩阵公开投票,最终选出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十件大事。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公众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参与”,构建良性互动舆论场,增强群众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丰台品牌形象更温暖人心。
传播生态焕新
创新方式与协同联动放大区域声量
丰台区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创新方式,实现“精准触达”与“广泛覆盖”,让区域声量持续放大。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以“中央厨房”式宣传调度模式,通过高位统筹、精心策划、全媒呈现、百姓视角等方式,创新运用AI技术、短视频等形式,协同联动中央、市属及区属媒体,实现权威媒体重要版面报道量大幅增长,全媒体视频播放总量突破320万,在全国两会舞台上唱响丰台好声音。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力。2025年上半年,中央及市属媒体刊发报道达5.3万篇,同比增长125%,《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推出《北京丰台区推动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等深度报道,提升权威影响力;新媒体领域打造800余部短视频作品,总浏览量突破1.6亿次,打造“网络大V丰台行”“丰台范儿”群众发声人等队伍,短视频推出“丰台十二时辰”系列微纪录片,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区域变化,单条视频最高点赞量达200万,在社交平台发起“我与丰台的故事”话题挑战,吸引网友分享身边变化,让传播延伸到“民间表达”,增强内容感染力。
跨界合作与场景创新实现“破圈传播”。在2024年服贸会上,“卢沟桥群狮图”美术作品、IP数字视频及文创产品,将历史文化转化为传播载体;“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以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为采风基地,吸引网友创作,推动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丰台区第三届文明促进月启动时,由群众票选的创城主题歌曲《绽放》亮相并广泛传唱;“学子回家 扮靓家园”活动开展以来,汇聚90余所高校的672名学子与丰台中小学生,为91个社区绘制5150平方米墙面,惠及超10万居民,市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认同,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扩大丰台文化的辐射力。
此外,丰台区持续深耕本土特色品牌活动,推动文化价值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和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展出周期、灯会规模、灯组规格、灯组设计均开创北京灯会历史之最,成为点亮北京文化新地标、丰富北京夜经济的新场景;依托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产业优势,“2025北京郁金香文化节采摘活动”促成与荷兰国泰郁金香协会、京东鲜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花卉产业国际化;莲花池公园“荷花文化节”首迎有着近800年历史的保定古莲花池“红莲”,吸引市民沉浸式体验;“卢沟晓月”中秋活动、中国戏曲文化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花开丰台”端午游园会,分别呈上传统文化视听与沉浸式民俗盛宴。这些品牌活动覆盖产业、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传播态势,让丰台形象通过多元载体触达不同圈层,扩大传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