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积分存折”兑换生活用品、深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端上“生态饭碗”、山野风景区让游客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二十年来,延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机制创新盘活生态资源,让守护绿水青山的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书写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延庆答卷。
守护者得厚报 生态奖励激活“绿色动能”
守护绿水青山,不再是“单凭一腔热血”。近年来,延庆区创新出台GEP考核奖励办法,设立GEP补偿奖励资金。一套精准衡量生态价值、让保护者获益的机制,进一步激活基层内生动力。根据GEP核算结果,真金白银奖励生态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截至目前,全区15个乡镇已连续两年获得考核奖励,补偿资金总额接近8000万元。“保护生态环境的人不吃亏、能受益”,正从理念变为现实。
其中,四海镇的“双重激励”成为亮点。2023年、2024年,四海镇连续两年在全区GEP考核中表现优异获得奖励,更因“生态文明积分制”的创新案例,额外获得100万元专项奖励,成为全区获奖最多的乡镇。
黑汉岭村的李阿姨一会儿利落地压平家门口分类垃圾桶里的废纸箱,一会儿将散落的落叶扫成堆。“这几个月靠扫大街、分类垃圾攒了86分,给孙女换了箱牛奶!”她展示着“生态积分存折”里罗列着的镇里多家合作商户,笑容里满是获得感,“连小孙女都知道,做好垃圾分类能换冰淇淋。”
四海镇工作人员说,镇内村民可通过保护自然生态、提升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发展绿色产业等4类12项积累积分,企业则可以在生态经营、生态公益、绿色投资等5类28项项目中争取获得积分。触犯生态红线的行为则面临“一票否决”。积分不仅是荣誉,更与“生态存折”绑定,1分等于1元钱,可在镇域内民宿、超市、景点等多元场景消费。同时,“生态文明户”和“生态贡献标杆企业”的荣誉表彰,让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同频共振。
“我们小溪嘟嘟民宿每年向村集体支付7万元‘绿水青山使用费’,这些钱成了积分资金池的重要来源。游客享用好生态,村民赚积分,我们入选消费场景客流增加,这是真正的良性循环!”民宿创始人王晓丽道出了“积分引流、消费增值、反哺生态”的闭环奥秘。积分制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流通,将守护绿水青山的涓滴努力,汇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回报,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绿岗就业促增收 家门口端稳“生态饭碗”
生态保护是基础,绿色产业是引擎,百姓就业增收是落脚点。延庆区通过深化集体林场建设,率先实现乡镇集体林场全覆盖。全区15个乡镇集体林场共聘用本地农民3042人,占总用工人数的99.3%,其中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享受五险一金的职工达2828人,年人均工资达到7.8万元。林场不仅守护了青山,更成为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林场之外,冰雪旅游、无人机产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释放就业新空间。保洁员、民宿管家、无人机操作员、生态导览员等一批“绿色岗位”应运而生。来自杰翺飞行科普基地的武先生说:“我之前在市里工作,一直想回延庆但没找着合适的活儿。2019年,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人力社保局有免费的无人机培训,觉得挺感兴趣的,就报名参加了。讲师觉得我学得还不错,培训完了就问我想不想继续干这行。我就辞了市里的工作,到基地工作一直到现在。现在主要做培训讲师,还协助做点公司运营的事,平均每个月到手能有6000多块钱,还挺满意的。”
这些新增岗位让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数据显示,延庆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6万元和3万元大关。绿色产业,实实在在地托起了百姓的“金饭碗”。
闲置资源变“金矿” 意激活乡村沉睡财富
如何让沉睡的乡村资源焕发生机?延庆的答案是注入文化灵魂,创新开发模式。在井庄镇“弓坊”弓箭文化体验馆内,从市里来游玩的张先生和儿子屏息拉满自制的竹弓,“嗖”的一声正中靶心,孩子兴奋地跳起来说:“比游乐场带劲多了,我喜欢射箭。”午后,父子俩跟随村民向导从村委会出发,横穿箭杆岭古村落,感受老虎窝、一线天、瓜子石、四叠水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溯溪而行,鸟鸣山涧,一路感受着天然的山岭美景。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三年前还是负债累累的“软弱涣散村”。
2021年,井庄镇箭杆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国丽返乡时,面对的是一个常住人口仅50人、集体负债14万元的“软弱涣散村”。截至2024年,村集体收入约60万元,2025年更有望突破百万元大关。逆袭的秘诀,就在于将深藏的“弓箭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巧妙融合,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合力。
近年来,箭杆岭村深入挖掘明代戍边历史文化底蕴,收回了9600亩山域使用权,为整体开发奠定基础。随后,村里建起了充满设计感的“弓立方”综合接待中心,打造了沉浸式体验的“弓坊”弓箭文化体验馆。游客在此不仅能了解弓箭历史,更能亲手制作弓箭、体验拉弓射箭,感受“弯弓射天狼”的豪迈激情。连村委会办公场所也进行了创新改造,变身为集旅游接待、文化展示、党群服务于一体的“三心合一”中心。其独特的弓箭造型屋顶,迅速成为吸引游客驻足拍照的网红打卡点。昔日沉寂的山村,因文化的赋能和创意的点燃,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目的地。
“这几年,箭杆岭村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来玩的游客都是一车一车地来。”王国丽说,“村里环境变好了,借着生态环境资源和弓箭文化,村集体收入多了,村民生活得有滋有味。”
箭杆岭的成功仅仅是延庆区盘活闲置资源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全区通过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户外赛事、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探索村企合作、村村组团、共生社区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良性利益联结为核心,推动资源共享、产业共谋、设施共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全区已有14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其中63个村昂首迈入“百万村”行列。沉睡的资源被唤醒,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二十载初心如磐,绿水青山写就惠民新篇。从GEP考核的生态补偿,到“生态积分”的创新激励;从集体林场的绿岗就业,到冰雪旅游、无人机等新业态的岗位开发……延庆区以“愚公移山”的坚韧重塑生态本底,以“点绿成金”的智慧创新价值转化,更以“惠民共享”的深情筑牢绿色福祉。“这生态饭,越吃越香!”站在“两山”理念提出的新起点,延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以更高站位守护绿水青山,以更宽视野探索价值转化,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让生态红利真正淌进千家万户的饭碗里、写进鼓起的钱袋中。这方水土上,那一抹动人的绿色,正成为延庆高质量发展最厚重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