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密云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山区多地爆发洪涝灾害,石城镇、太师屯镇、北庄镇、冯家峪镇等多地道路损毁严重、村庄进水受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抢险救灾工作迫在眉睫。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较量的战斗中,太师屯镇司法所列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张某,以特殊的身份书写了不凡的担当——他主动驾驶自家仅存的工程拖车奔赴一线,连续多日辗转多个受灾镇村,用实干行动诠释了“改过自新、回报社会”的深刻内涵。
舍小家为大家:“车淹了能修,救人耽误不得”
张某的家乡太师屯镇葡萄园村是此次洪灾的重灾区之一。暴雨如注时,他家中的三辆工程拖车有两辆因进水而瘫痪,仅剩的一辆能正常启动的车辆,成了他投身救援的“关键武器”。面对自家受灾、车辆损毁的困境,张某没有丝毫犹豫。“当时就想着,车淹了可以再修,可救人的时间耽误不得。”他简单安顿好家人后,立刻驾驶着仅存的拖车加入了救灾队伍。
7月27日凌晨,天还未亮,暴雨仍在持续,张某已冒雨驾车赶往灾情严重的石城镇。到达现场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战斗:托运抢险挖掘机和救灾物资、清理被塌方阻断的路段。泥浆裹满了轮胎,他就跳下车徒手搬开碎石;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他便毫不犹豫地蹚着没过小腿的积水,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背至安全地带。雨水混着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污泥沾满了他的双手,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辗转四镇战洪魔:与灾情抢时间,为生命开通道
在完成石城镇的紧急任务后,张某又接到了新的救援指令。由于强降雨导致部分区域通讯中断,他凭借着对山区地形的熟悉,果断绕行崎岖小路,继续运送救灾物资、托运挖掘机。途中多次遭遇山体滑坡、道路塌陷等险情,他始终保持冷静,谨慎操作车辆,一次次安全将抢险设备送达救灾现场,为挖掘机及时展开作业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了抢进度,张某常常一整天都坚守在救灾一线,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几乎顾不上正点吃饭。“多抢一分钟,受灾群众就多一分安全,‘生命通道’就能早一分钟打通。”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截至目前,张某已先后参与了石城镇、太师屯镇、高岭镇的救灾工作,如今仍忙碌在北庄镇的救灾一线,协助抢修被洪水损毁的道路。
从“接受矫正“到”贡献力量”:特殊身份下的思想蜕变
太师屯镇司法所副所长介绍,张某入矫以来,始终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服从管理教育,积极参与公益劳动,思想觉悟不断提升。“这次抗洪救灾,他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正是其思想转变的生动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矫正工作帮助对象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积极成效。”
在救灾间隙,张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我以前确实走过弯路,是司法局、司法所的领导和警官一直耐心教育我、引导我,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现在灾情这么严重,不管我是什么身份,都不能后退。心里有爱,每个人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灾区群众做些有意义的事。”
如今,张某的身影依然活跃在抗洪救灾的战场上。他用行动证明,即便有着特殊的身份,也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担当与奉献书写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