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自贸试验区专场举行,顺义区政府副区长周鑫介绍北京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顺义组团五年来的发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顺义组团围绕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规划布局,面积达到28.5平方公里,在北京自贸试验区7个组团中面积最大,具有空港特色突出、高端产业集聚、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区域特点。顺义区围绕“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自2020年9月启动“两区”建设以来,顺义组团已累计入库“两区”项目2180个,排名全市第一。
一批引领性创新成果落地
顺义组团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模式创新;充分发挥顺义组团内天竺综保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实现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保税+消费升级”、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等多项含金量高且惠及民生的全国首创试点政策落地,让全市乃至全国人民享受到北京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
高质量推进项目落地
五年来,顺义组团统筹提升经济规模与质量,优质产业提质升级。在金融领域,顺义组团聚集各类金融机构300余家,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担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种业态,安联保险、汇丰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此布局,逐步形成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在商务会展领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于2025年投入运营,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顺义区将联动新国展一二期场馆,打造“顺义会展”品牌;在航空服务领域,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带动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集聚。
自全市“两区”建设启动以来,顺义组团已累计入库“两区”项目2180个,在全市7个组团中排名第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总营收均增长约60%,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约50%。
打造特色园区,功能平台集聚成势
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了航空运输、机场运营、飞机维修、航材贸易全链条产业集群,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星空联盟区域办事处等国际航空组织相继入驻,驻区航空服务企业400余家,定期航班航线数量700余条,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前列。2024年,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15亿元,较2020年增长52.9%,经济总量在全国17个临空示范区中排名第二。
天竺综保区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成效显现,2024年园区的罕见病药品进口达37种,同比增长95%,进口货值217.5亿元,同比增长37.7%,进口规模占全国罕见病药品进口的4成以上。在2024年公布的全国150个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中,天竺综保区位列第二。
中德产业园深入开展国别特色的开放探索,是全国唯一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连续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园区已集聚了奔驰、宝马、博世、威乐等优质德企120余家,年产业规模400亿元,逐步构建成为中德中欧经济技术双向往来与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顺义组团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航空服务、医药健康、商务会展等优势产业开展全链条政策创新,同时持续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强化“便利自贸”品牌塑造,积极打造国际化服务环境,为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