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庆区千家店镇为镇域内4家民宿发放政策扶持资金6.5万元。截至目前,该镇已分两次为全域9家民宿发放政策扶持资金共计15万元,通过实施“万元补贴+多维赋能”政策组合拳,成功推动32家民宿院落完成品质升级,不仅激活了民宿经济内生动力,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山区民宿升级路径。
“我们民宿凭借环境改造、服务提升等优势获评等级民宿,拿到2万元政策奖励金!”千家店镇百里乡居民宿负责人张继东手拿奖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打算把2万元奖励金直接转化为服务升级资本,更新高端床上用品,再买些流行的网红装饰,让游客住得更舒心!”
眼下,一场民宿品质提升的“竞赛”在千家店火热进行。在千家店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民俗旅游协会,并推出“千家店镇等级乡村民宿奖励制度”,设置专项资金,鼓励乡村民俗旅游户进行质量等级评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鼓励乡村民俗旅游户进行质量等级评定,获得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旅游民宿称号的,将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获得北京市五星、四星、三星级旅游民宿称号的,将给予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这个奖励规范极大地调动了民宿经营者的积极性,大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家民宿的品质。”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筑牢民宿产业发展根基,千家店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靶向施策,积极发挥引领指导作用。2023年初,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走访辖区内10余家民宿经营户,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宿发展痛点与需求,在此基础上,联合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协会,精心制定了《千家店镇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服务规范》。该规范将组织促进、规划发展、经营管理、支持奖励等28项细则纳入管理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规范。
在奖励政策落地过程中,政府严格把关审核流程,由市民宿星级评定的专家团队组建的评定小组,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结果。同时,积极协调财政资金,确保奖励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此外,政府创新实施经营户管理费机制,由村级收取民宿管理费,用经济杠杆倒逼环境提质。自该机制实施以来,民宿垃圾分类准确率提高了42%,乡村旅游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自2023年实施服务规范、设立奖励条款以来,千家店镇共有9家民宿被评为等级民宿,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5万元,目前全镇已发展至32个民宿院落,民宿产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
在行业协同发展方面,千家店镇也有“对策”。2024年,千家店镇人民政府牵头成立商会,镇内各大民宿业主、相关旅游企业纷纷响应。商会定期组织会商活动,民宿业主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市场动态、经营难题以及发展策略。通过会商,大家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联合推出旅游套餐、举办主题活动等促销举措,吸引了更多游客。
人才战略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千家店镇政府于2024年着力打造“画廊管家、画廊厨师、画廊讲解员”三支“画廊”队伍。针对“画廊管家”开展服务技巧、客户沟通、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为“画廊厨师”组织特色菜品铁锅鱼的制作、烹饪技能提升等培训;让“画廊讲解”员接受历史文化、景点介绍、导游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截至目前,三支“画廊”队伍已累计培养10名专业管家、30名特色厨师和13名金牌讲解员。“通过这些培训,我们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游客的好评率也越来越高。”参加培训的“画廊管家”雨后天青色民宿负责人赵先生说道。
“我们通过政策赋能、行业协同、人才筑基、活动破圈等多维举措,坚定走‘生态+文化+体验’融合之路,让民宿不断优化服务标准、业态组合、利益联结,推动千家店民宿从‘农家乐2.0’向‘乡村度假综合体’跨越,形成可复制的‘山区民宿升级范本’。”千家店镇副镇长晏会英表示。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千家店镇正以民宿产业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传统村落焕发出“乡土味、艺术味、人情味”交织的现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