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九周年之际

日期:2025-05-27 14:19    来源:通州区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6年5月27日,中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由此开启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宏伟新篇。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逆水行舟的奋发竞进阶段,呼唤每一位奋斗者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久久为功,全力以赴。

9年实践,使我们锚定了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稳”与“进”,“根”与“本”。京津冀创新发展论坛今天隆重开启,将是再一次要求我们要大力促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更有突破、更见成效,准确把握建设发展节奏,推动副中心建设迈入“立长远、强动能、全面上台阶”的新阶段,将是提醒我们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高水平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将是鼓励我们奋发有为进一步提升烟火气,建设“近悦远来、心向往之”的和谐宜居之城。

向未来,大道如砥,大势如潮。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历史不会辜负奋进者,时间终会回馈追梦人。

站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九周年的节点回望,三大工程如同三棱镜,折射出副中心的发展哲学。在空间维度,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向下扎根,以地下上百万平方米的超级工程重构京津冀交通格局;张家湾车辆段综合利用供地项目向上生长,王府井奥莱、诺岚酒店、汀云小镇合力创造立体城市范本;平谷线横向穿越,用轨道交通打破区域壁垒。它们还是协同发展的载体,交通枢纽织密京津冀交通网,王府井奥莱“首店经济”激活消费潜力,平谷线“跨省通勤”重塑生活方式。

建设者们持续攻坚,阳光即将照亮枢纽工程的地下综合空间,王府井奥莱的水幕穹顶将带来光影序曲,平谷线列车将上演从燕郊到副中心的9分钟跨省奇迹,“未来蓝图”正加速转化为“现实图景”。

九载蝶变,久久为功。一座“地上有景、地下有网、空中有廊”的未来之城加速崛起,它以交通为骨、以商业为脉、以协同为魂,在京津冀的版图上,副中心必将向未来递交出自己的崭新答卷。

(一)

在东六环畔,一片钢铁森林正从地平线上崛起。这里正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施工现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京帆”屋盖的钢结构,一面面主帆与副帆在晨雾中的舒展之姿如鲲鹏展翅,上百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内,众多建设者正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未来的交通网络。

“京帆”屋盖的建设堪称建筑奇迹。双层共构的钢结构上,ETFE膜材料如水晶般剔透,既承载着“扬帆起航”的美好寓意,又以绿色节能技术降低碳排。当阳光透过一块块菱形膜材洒落到地下候车厅,未来人们将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到副中心的开放与包容。这里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处城市客厅。今后旅客出站即可漫步于花园绿道,让通勤成为一场穿越风景的旅行。

在地下深处,来自北京建工项目部的生产经理周晓忠,正将他的目光望向T1汽车坡道的洞壁。这个宽15米、高7.5米的“地下长廊”,上方紧贴着一条1.2米宽的老旧污水管线,头顶更是车水马龙的六环西侧路。面对该如何开挖的难题,建设者们果断地将断面拆解为六个导洞,上下各三层,如外科手术般逐层剥离。他们先挖1号导洞并形成闭环,再依次开挖2号、3号、4号、5号、6号导洞。

当枢纽的T1、T2汽车坡道暗挖工程基本完成,周晓忠站在率先对社会开通的六环西侧路上,看着往来的车流,不禁想起路床水稳层两层连铺的大胆创新。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图纸、开到凌晨的技术论证会,最终化作车辆驶过的平稳轰鸣。如今,一支支“地下铁军”正以“京帆”为旗,在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中继续忙碌着,向着这座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项目有望在2025年分阶段投入运行的目标全速冲刺。

就在2025年年初,枢纽地下二层一部分初步完成装修的“样板间”也已经率先亮相。这里的白色吊灯与装饰板勾勒出现代美学,“商务候车室”“检票口”等标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便捷服务。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天井”的设计,一个个采光井将自然光顺利引入地下深处的站台层,即便最深层的轨道也能沐浴到阳光。地下深处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轨道交通、1条市郊铁路、10余条公交接驳线路等,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抵达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时刻表,正在加速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未来从雄安新区驶来的列车,将在这里与副中心的脉动无缝对接。这座“站城融合”的超级工程,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心脏——1小时通勤圈将重塑区域版图,让副中心成为辐射千万人口的活力原点。

(二)

环球影城北侧是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的北京最大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三座巨型穹顶已拔地而起。1号穹顶的“飞碟”造型初露锋芒,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科幻感,后期还会有丝带状的环绕屏幕顺着柱身蜿蜒向上,最终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绽放”姿态。未来,这里将成为俯瞰环球影城哈利·波特魔法城堡的绝佳观景台。

2号穹顶的椭圆漏斗结构内,一层层钢结构相互“编织”收拢,汇聚到中心。今后市民穿过安装了扶梯的大厅,就能看到阳光从2号穹顶洒下。而无数条钢丝即将在此织就水幕奇观,当水流从高空倾泻而下,光影与水色将在穹顶下谱写出梦幻乐章。

继续向前,就来到了3号穹顶下方。这里的露天看台预留了无限可能,使它有望成为三座穹顶中最“夺目”的一个。3号穹顶作为室外露天的屋面看台,当弧形幕布升起时,这里将化身为“星空影院”,让大家的购物之旅升级为一次沉浸式体验。

飞碟、水幕、屋面看台,要将这些科技元素融入建筑当中,难度可不小。不仅如此,建设者们还正在与时间赛跑,裸眼3D大屏未来将成为副中心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今后当这块裸眼3D大屏亮起,与环球影城的霓虹交相辉映,这里将成为京津冀的“消费磁石”。据预计,这里每日将拥有数万人次的客流,实现“购物-游乐-休憩”的无缝切换。

不远处,一座“空中花园”将为大家带来旅居新范式。诺岚酒店的玻璃幕墙倒映着蓝天白云,未来酒店的每一层都将生长着绿植花簇。顶层的“玻璃盒子”里,无边泳池即将悬浮于空中,一侧是环球影城的烟火璀璨,另一侧是张家湾古镇的水墨画卷。游客们入住后,落地窗将框住不同的风景,晨起可观运河晨光,入夜能赏城市星空,这座“空中花园”将让每位住客都能诗意栖居。

紧邻的汀云小镇,70余栋以灰白色休闲风为主基调的小楼已排列成行。这里不是传统的商业街区,而是融合了科技与人文的“微度假生态圈”。科学探索馆的VR设备将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livehouse的舞台正在等待新锐乐队的首演,汤泉中心未来的氤氲水汽将洗去旅人的疲惫……当暮色降临,小镇的路上彩灯闪烁,民宿的窗口飘出咖啡香,一幅“白天逛奥莱、夜晚宿小镇”的文旅新图景徐徐展开。

轨道交通让市民的生活与城市功能无缝衔接。为克服工期紧、任务重以及施工现场条件复杂等难题,勤劳智慧的建设者们不断完善改进施工方案,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不久后,人们从四面八方乘坐多条地铁线路,在地铁花庄站下车即可到达,畅享独属于这里的松弛与欢乐。

待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串联起环球影城与张家湾古镇等副中心文旅特色的新纽带,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娱乐休闲新选择的同时,进一步成为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游客的文旅“金名片”。

(三)

在大运河的地下,“基石一号”盾构机如钢铁巨龙般穿行。这台直径8米的庞然大物,其搭载的自主控制、智能监测、远程操控等功能,实现了盾构的智能化掘进。当它穿越地底时,运用大数据、先进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启用盾构智能保压系统、刀具磨损与刀温实时检测系统、盾尾间隙实时检测系统等智能技术,让施工团队如同拥有“地下透视眼”。

在隧道内,其盾构自主掘进系统通过智能化一键启动模块,可减少操作手对各项系统逐项启动的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这种一键掘进还能解决司机在掘进启动与停止间的繁琐操作,实现刀盘正反转自主决策、定速启动,而模块化控制系统更是实现了即插即用。

面对各种地层的挑战,盾构自动纠偏系统可以采集盾构机姿态与轴线状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控制各分区推进压力,实现自动纠偏功能,更精准指导参数的修正。该系统的决策自适应更新已可以实时适应工况变化,客观预判性控制实现盾构运动状态稳定,高度实时性感知能保证纠偏并控制精度。

与此同时,盾构智能保压系统能够对比当前土压与期望土压,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自适应控制螺机实时转速,实现土压动态自平衡。“这可以有效预防地表沉降与隆起,也是安全平稳纠偏掘进的前提保障。”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智能化掘进的盾构技术,让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助力工程以“加速度”向贯通节点冲刺。

在政务中心东站的换乘大厅里,未来的M102线地铁会在这里与22号线交汇,两条地铁线路的站台会在地下呈现为L字结构,其中M102线地铁会下穿平谷线,乘客将可在此无缝换乘,这种“立体换乘”设计,让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与运河商务区实现“时空折叠”。站在兆善大街的地面,很难想象就在自己脚下,钢铁脉络即将以高速输送城市活力。

当平谷线通车在即,一组数据将会改写京津冀的时空概念:从副中心到北三县9分钟、到平谷区约半小时、到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这条超过81公里的轨道工程,如同金色丝线,将CBD的繁华、副中心的活力、北三县的烟火气、平谷的田园风光串联成一条璀璨珠链。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