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书法高深,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学!”“退休后总闷在家里,现在每周都来练字,还交了一群‘笔友’。”近日,在龙徽产业园里的田村路街道人防文化“艺”站,几位居民正围坐在长案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提笔挥毫。
“随着海淀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防资源以公益惠民的形式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已全面启动了2025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25年该行动聚焦四大类32项任务,涵盖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空间拓展、养老助餐等民生领域,聚焦市民诉求高频易发的问题集中发力、接续推进,在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同时,以精细化治理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从“腾退空间”到“幸福空间”
傍晚,在京张走廊和沿线地区的健身跑道上,居民张阿姨正与邻居们悠闲散步。“以前这附近的道路破旧不堪,植被也乱糟糟的,我们走路都得绕道。现在不仅清理干净了,还增设了健身跑道,跑道两侧还种了好多好看的花花草草,成了家门口的‘小公园’!”张阿姨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京张走廊和沿线地区的焕新升级,得益于海淀区2024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扎实推进。“我们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谋划京张走廊和沿线地区的整体发展,在充分保护京张铁路历史遗迹,深度挖掘京张铁路历史内涵,系统优化区域整体交通组织和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增设文化生活、健身活动等活动场所,为居民们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功能区。”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海淀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计划》中,“精细化”与“创新性”成为高频词——既要对违法建设、群租房等“老大难”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又要用绣花功夫解决停车难、养老助餐等民生痛点,并通过机制创新破解超大城市治理的难题。“《计划》中不少措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在服务保障相关市属高校向环京地区布局、配合驻区医院开展疏解和功能调整工作的同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点建设与升级改造。此外,海淀区将推进多处腾退空间改造再利用,用城市疏解腾退资源补充基础教育设施。”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据悉,2024年,海淀区高效完成四大类30项任务,销账点位达4949个,停车设施建设、发展养老助餐点等11项指标年度任务完成量居全市前三名。通过拆违腾退、绿色空间拓展、公共服务优化等举措,城市功能持续升级,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关注如何更进一步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在2025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将持续增强城市服务能级,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与满意度。围绕提升‘七有’‘五性’保障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推动量与质双向发力,持续丰富和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养老助餐、老旧小区物业等服务供给,加快推动停车需求问题破解,切实推动专项行动惠民利民。”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从“任务清单”到“幸福账单”
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治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灯具绿色节能改造……2025年,海淀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紧密结合全市部署与区域实际,系统规划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多元共治和机制创新四大类32项任务。“四大类32项任务现已全面启动。”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通过介绍,这四大类任务中,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支撑首都更好更高质量发展方面,海淀区安排了5项任务,包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家,推动5家存量企业开展改造提升;服务保障相关市属高校向环京地区布局;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资源补充紧缺的基础教育设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点建设与升级改造;推进翠湖东路公交场站等4处公交场站建设,促进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两网融合、错位服务等,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
在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方面,海淀区部署了12项任务,涉及深化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成果,加强拆违腾退土地利用管理;规范治理城市家具5200处、减量撤除1400处,维修人行步道800处,打造疏朗有致的通行空间;开展15+N处路口交通环境秩序整治;分级分类开展7个重要地铁站和4个重点学、医、景、商区域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聚焦西钓鱼台站、西二旗站、育新站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治理提升等,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优化居民出行体验。
在优化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高品质生活生态空间方面,也安排了12项任务,包括新增备案养老助餐点不少于10家,“一小区一方案”完成60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新建停车位8000个、推动2500个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完成58处立交桥桥下空间整治、实现5座立交桥桥下空间改造提升,推动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水域及水利设施空间提升改造,实现100处人防工程功能恢复和18处人防工程再利用,实施“留白增绿”3公顷、“揭网见绿”70公顷等,还将开展京张铁路周边-清河高铁站都市枢纽场景营造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区域-海淀南路花园式融合创新场景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北部医疗中心片区健康社区场景试点项目、车道沟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在推进多元共治和机制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海淀区安排了3项任务,包括促进社会共治、搭建多方主体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强化人口服务,促进人口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加紧密结合等。
从人防工程里的欢声笑语,到健身步道上的矫健步伐,城市生活的点滴细节正悄然改变。正如在京张走廊和沿线地区散步的居民所说:“城市更新的温度,很多时候藏在这些细节里。”2025年海淀区将用32把“钥匙”解开超大城市治理的方程式,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具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