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提供辅助器具、儿童康复等服务;精准定制就业服务,东城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02%,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帮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实现农民工工资报酬争议案件、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100%办结。2023年以来,东城区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交出更有厚度、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多渠道多层次多业态
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
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是东城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23年以来,东城区联动各方力量精准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由东城区指导孵化的“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首次亮相。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上,几台咖啡机轰轰作响,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展区周围,听障咖啡师们正用手语交流着制作流程。第一天上午,他们就在展区卖出了200多杯咖啡。
“近年来,随着咖啡消费文化进一步普及,无声咖啡馆的兴起也为听障人士拓展了就业机会。”东城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有很多掌握相关技能的听障人士脱颖而出,东城区残联“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品牌也应运而生。
2023年底,首家无声咖啡店——海岸咖啡在东城落地。推门进入这间咖啡厅,柔缓的古典乐混着打奶泡的“嘶嘶”声,咖啡器皿碰撞出清脆声响。正在忙碌的听障咖啡师张辰,微笑着向顾客点头示意,并用纸笔交流所需的口味,几分钟后,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便呈现在眼前。
天生听力障碍的张辰通过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咖啡。经过一年的技能培训,2023年,张辰代表东城区在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调饮项目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为了给残疾人咖啡师提供实习机会,海岸咖啡成为了“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的首家试点,张辰也成为了第一批在这里实习的咖啡师。这家咖啡店里,有3至5名听障咖啡师在此实习。“他们在这里实习,首先能实现增收。”店长孙文彪说,当他们自己有创业的想法时,也会为他们做一些开店前的培训和指导。
2023年以来,东城区不断推广“萤火虫”直播、“美丽工坊”手工文创等项目,打造出多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同时以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区残联、区人社局、区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区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2023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302人。
此外,东城区还持续推进助残惠残工作落细落实。2023年,共计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8323人次,为295名残疾儿童和疑似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补贴。
东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这里不仅设有儿童康复中心、辅具资源服务中心,还涵盖了成人康复训练指导中心、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萤火虫助残服务基地、残疾人文化促进中心等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惠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这里,东城区将打造示范性儿童康复园、美丽工坊、无声直播间等特色助残品牌,发挥整合、孵化、培育、督导的功能,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新空间、新平台,更好服务广大残疾人及家属。
声音
完善的咖啡制作教学体系与知识框架,加上有多年行业经历的师资团队,“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为残疾人就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品牌成立后,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咖啡豆产品,越来越多的咖啡店愿意加入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东城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子萦
“定制化”就业服务
精准助力毕业生就业
“董老师,我已经成功入职了!谢谢您和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帮助,让我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方向。”2023年8月,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公服中心人才服务科科长董泉接到了应届毕业生黄龙业的电话,他在区人力社保局的精准对接服务下成功就业。
据了解,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为了精准对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2023年开展了一项创新举措——“供需定制服务”。“我们通过区级工作人员将企业空岗信息与毕业生求职需求进行匹配,从而整理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名册,然后交由企业进行初步筛选,再向选中的毕业生征询意愿,最后安排供需双方面试。”董泉介绍道,这样就实现了“供需定制服务”,做到了精准对接,省时高效。
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黄龙业,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却发现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太符合,出于对文体活动的热爱,黄龙业希望选择一份与体育相关的职业。“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即使在大学时我有很多组织赛事的经验,但是跨专业找工作,竞争力仍然不足。”黄龙业说,在他特别迷茫的时候,接到了董泉的电话。“董老师非常亲切地向我询问具体的求职意向,以及遇到的困难,并请很多专业人士手把手帮助我进行职业规划和完善简历。”
经过多次和黄龙业的交流和了解后,董泉在“百日百企寻千岗”活动过程中发现,辖区内一家体育公司的一个岗位非常适合他。随后,黄龙业在区人力社保局的职业规划、简历改写、面试技巧培训等环节的精心指导下,最终成功入职。
2023年,区人力社保局持续在辖区内开展“百日百企寻千岗”活动,不断加大就业见习政策宣传力度,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4102.89万元,惠及445家次企业、3869人次;持续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培训8922人次。
同时,东城区积极发挥区域优势,结合辖区企业岗位特点,向集体委托存档单位、区属重点企业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甄选诚信企业提供见习岗位,搭建就业见习服务平台。“我们积极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从运营规范性、岗位提供稳定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见习成效显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督促管理,培养优质就业见习基地。”董泉介绍道,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注册就业见习单位,未来将为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如今,东城已有44家企业成为大学生见习基地。
截至2023年年底,2023届东城区户籍毕业生就业率为97.02%,达到2023年“确保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的市级毕业生就业率指标,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帮扶。
声音
在我们毕业后,东城区人力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帮助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就业和创业辅导,“陪伴式”的帮助让我成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掉很多困难,并帮助我在创业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服装专业应届毕业生 谢欣宇
畅通维权“绿色通道”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023年11月,拿到了被拖欠工资的40多名农民工专程从各个工地赶赴东城,向区法院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谢谢东城区多方的努力,为我们这些远赴他乡的工人讨回了辛苦钱。”
据了解,该案是一起因装饰装修合同引发的纠纷,申请执行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2021年为某管理公司名下一家酒店进行了装饰装修施工。工程竣工后,双方因为工程款结算问题产生争议并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执行人某管理公司支付工程款合计270余万元。在多方努力下,通过充分的释法说理,双方最终达成了执行和解。被执行人积极筹措案款,主动履行了全部义务。2023年11月,200多名农民工陆续拿到全部工资。
2023年,东城区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根治欠薪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欠薪案件发生。遇到农民工欠薪问题,积极畅通农民工工资集体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做到接待、调处及审结“三优先”,全年累计为6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受理、调处农民工案件2475件,实现农民工工资报酬争议案件、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100%办结,有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同时,东城区仲裁院始终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调裁结合、调解优先,加快推进调解速裁庭建设,推行“案前调解+速裁”办案模式,调解不成的案件快速引入速裁程序,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我们尽力用好用实终局裁决、先行裁决、先予执行等制度效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办结案件,农民工维权时限压缩至30日内。”一位仲裁员介绍,东城区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运用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方式,减少农民工奔波往来的频次和成本,增强智慧仲裁服务水平。
此外,东城区持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争议多元化解格局,对事实清楚、标的较小的案件,委托基层调解组织快速调解,推动将争议化解在职工“家门口”。同时组织开展基层调解组织普查调研,提高基层调解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东城区新建“昆仑数智”“首汽智行”“光线传媒”共3家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宽领域、多层级调解网络已初步建成,并组织调解员培训8次。
东城区仲裁院联合社保、就业及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及时约谈用人单位,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劳动纠纷。联合区司法局在立案大厅设置法律援助窗口,为符合条件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困难人员可容缺办理,确保应援尽援。
在加大源头预防方面,东城区持续推进“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百日访百企”专项行动,率先在争议案件多发、行业带动性强的51家企业建立仲裁联系点,指导企业做好用工管理、风险监测及劳动争议预防调解。
据悉,2023年,东城区仲裁院实地走访企业29家,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组织流动仲裁庭3次,将“月月讲堂”开进了区卫健委、簋街、农业银行等,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170余个,发放仲裁建议书13份。
声音
经常有区人力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过来给我们做培训,向我们宣传法律法规,告诉我们在签劳动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还有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应该怎么去正确维权。同时,工地也会对工资结算方式、加班费明细等进行张贴公示,让我们不管再遇到什么问题,心里都有底了!
——东城区某工地员工 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