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吸引了“一带一路”贵宾目光?看东城非遗“花式”参与盛会

日期:2023-10-20 17:35    来源:东城区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东城区的多个非遗项目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盛会,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样的文化遗产吸引了远道而来的各国贵宾目光?

  京绣

  八只仙鹤在海水江崖之上,环绕着喷薄而出的红日和五彩祥云,画面充满美丽祥和的景象。“京绣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仙鹤为吉祥鸟,谐音为‘贺’,寓意祝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10月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贵宾休息区休息室入口处左手边第一个展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剧装厂副厂长孙颖现场展示制作了京绣作品《翔》,吸引了巴西、智利、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官员。在她身后展示的旗袍、抱枕、绣片等,均是利用京绣技艺制作而成的。

  听到介绍,贵宾们连连赞叹孙颖的作品“作品精致”“技艺精湛”,纷纷主动合影留念。

  “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的总统夫人还特意让我看了她们绣花的服装和绣花工艺包、与我们交流刺绣工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艺术是相通的,不分年龄、国界。”孙颖说。

  对于参与此次盛会,孙颖表示,有机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展现大国工匠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技艺,深感自豪:“也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更加眷恋与热爱,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景泰蓝

  作为极富北京特色的传统工艺,景泰蓝制作技艺是一门曾经活跃在宫廷深处的皇家技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燕京八绝”之一,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是海外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结合的产物,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人民大会堂贵宾休息区景泰蓝展位前,塞尔维亚总统与夫人体验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并收到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静送上的纪念品。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是中外记者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文化促进交流的窗口。在非遗展览互动体验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工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与体验。

  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介绍,为了让景泰蓝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传承好这项皇家艺术、宫廷艺术,他们开发出了小的茶叶罐、器皿,以及实用性的小配饰、小笔筒等,让这项非遗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同仁堂

  在高峰论坛新闻中心,非遗展览互动体验区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展区,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凤华,现场展示了蜜丸和水丸的制作过程。

  龙顺成

  插肩榫拆装大画案、五开光绣墩、蝠方花台……龙顺成公司为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提供23件中式家具展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与金漆镶嵌髹饰技艺雕漆技艺等非遗,共同向参会来宾展示京味、京韵文化。

  面人彭

  论坛期间,肯尼亚总统鲁托前往华为北京公司参观。东城区级非遗项目“面人彭”传承人彭天,受邀为华为公司设计制作了“智慧大学”“智慧小学”“智慧医院”三个场景的面塑作品,让总统直观感受到中国科技与肯尼亚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总统看到作品后非常喜欢、惊讶,连称没有想到这是非遗面塑作品。参观结束后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文章,配图用的就是我的作品图片,让我感到很荣幸。”彭天说。

  亮相人民大会堂贵宾休息区、进驻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设计创作主题作品……东城非遗“花式”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近年来,东城非遗多次出现在冬奥会、APEC峰会、“一带一路”峰会、“发现中国之旅”驻华使节沙龙等重要外交场合,真正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使者、交流互鉴的桥梁、文化自信的窗口。

  闪耀的不只是非遗,东城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国际友人的驻足。

  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参观故宫博物院、塞尔维亚第一夫人游览天坛、蒙古总统来到前门全聚德、智利总统参观中国美术馆。

  北京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文化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东城区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主席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精神,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激活“崇文争先”的发展动能,努力谱写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实践。

  欢迎更多国际友人,通过文化这扇窗户,看向东城、来到东城、爱上东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