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学生文艺营的师生们,来到法海寺和田义墓等石景山区著名文物古迹,深入了解石景山在地文化。
清早,伴随着清晨的温暖阳光,大家来到翠微山麓。跨过四柏一孔桥,踏入庙门,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映入眼帘,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它们的绿冠郁郁葱葱,白干鳞片斑驳,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之为“白龙松”。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五百六十多年。进入大雄宝殿在黑暗里的手电投出的光圈中以及药师殿中同学们欣赏到了明代壁画艺术中的极品:一朵朵祥云栩栩如生,似是海洋的波浪高低起伏;人物的衣襟飘扬,诠释运动的美感;人物的面容清秀,展现出其灵动。壁画使用的叠金手法让它产生的凸出在阴影中闪烁着,为画面更添彩几分。师生们无不感叹于法海寺壁画独特的唯美和动人。
向山下行进,来到法海寺壁画展览馆。在馆内,展现着局部放大图,最为精美的水月观音的薄纱一丝丝笔画细如蛛丝,交织出如蝉翼般轻薄的纱,羽球的质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断生动,这些细节的精美使得作品愈发出彩。师生们还观看了数字技术展现的法海寺修建过程,其中呈现出15位画家历时5年完成的事实,严谨斟酌每一处落笔的创作过程,他们对壁画艺术创作至睡觉手中仍握笔的废寝忘食的境界,使得师生们不由得对古人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感到赞叹不已。
走下山路,沿模式口街道向西行走便到了田义墓,其墓主人田义是明朝贤明的官员,他为人正派,不仗势欺人,在大事上能分清是非,主持公道,敢于冒生命危险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有着“上奏陈疏为无辜”,“御前救吴宝秀”等轶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