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理论研究有关情况介绍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4-12-17 14: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长张树华:首都发展和治理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好、治理好北京,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探索总结超大城市治理经验,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国际意义。
北京既有超大城市的中国之特,又有城市治理的世界之同。在治理议题之变、治理手段之变的背景下,面对为谁治理、如何治理、靠谁治理的“城市治理三问”,北京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的目标,持续推进接诉即办改革,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场景和实践资源。
在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有关接诉即办改革的经验研究成果丰硕。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本届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拟发布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工作情况。
目前,已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拟在论坛上发布,包括中文理论研究成果和英文理论研究成果。
中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9篇。主要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总结提炼接诉即办改革经验,为党的创新理论作贡献。这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党校等机构的9个研究团队完成。从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发展、“人感城市”构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治理实践中的人民监督作用、市域社会治理、数智化建设发展、城市基层韧性提升等角度,对接诉即办的改革创新实践与发展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分析。
英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11篇。重点立足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实践,以小切口视角与国际化学术话语体系相结合,面向世界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其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党校等机构的10个项目组,分别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探索、民主监督、政民互动、科层理性、基层治理、敏捷治理、韧性治理、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协调、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角度,介绍接诉即办改革的北京经验、开展国际对话。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