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10-17 16:03
分享:

  • 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有哪些活动内容值得关注和期待?
    金融街论坛年会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金融街论坛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风向标,不仅为全球金融界所瞩目,也备受社会各界期待。今年的论坛年会有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国家重要金融政策发布。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经济金融领域首次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年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围绕“十五五”金融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将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将在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届时系列金融政策将在年会期间发布。
      二是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年会将围绕京港金融合作、中欧投资促进、中欧保险创新、中美金融交流、“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融资融智融商、跨境投资促进国际产业合作等重要课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并继续举办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以及多场境外分会场活动,为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探索新机遇新路径。
      三是更加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届年会在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分别设置相关议题活动的基础上,特别设置了2场民营经济发展议题活动——一个是企业家圆桌会议,一个是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专门邀请民营企业代表参会。年会期间还将举办系列投融资对接活动,广泛邀请企业、投资机构及专家学者参与,为企业提供路演展示、金融对接平台,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论坛年会成果集中发布。经论坛相关各方精心筹备,在年会期间除了发布一批金融政策外,还将集中揭牌一批重要机构、签署一批国际合作备忘录,推出一批金融科技、绿色发展、产业金融等领域的代表性项目与报告。金融科技大会将举办2025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大赛颁奖仪式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专场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谢谢!
  • 中国人民银行在强化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支持北京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李克歆: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和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我简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北京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大家也能看到,近年来人民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持续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立足北京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好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作用,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这一重点,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统筹评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推动“股、贷、债、保”联动,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优化中关村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满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初期、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约15%。截至2025年9月末,北京地区各类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过2100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运用科技手段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北京市设立“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
      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北京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除了刚才介绍的科技金融外,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人民银行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在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试点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京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在普惠金融方面,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3.5%和8.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接近40%。在服务消费与养老方面,人民银行设立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指导商业银行用好用足再贷款政策,目前,北京地区银行新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贷款累计超过140亿元。在数字金融方面,北京大力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2000万个,累计交易5.4亿笔,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近200万家。
      三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比如,针对北京跨国公司比较多的特点,金融管理部门不断优化跨国公司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支持北京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目前已有105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惠及5000余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支持外资支付机构贝宝支付、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在北京落户。针对北京对外活动多、境外来宾多的特点,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在首都、大兴两大机场,建设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和支付服务示范区,助力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强化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的同时,指导北京市分行和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首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谢谢。
  • 本次中欧保险创新论坛情况及主题设置上有哪些考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鄢姣: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我们将首次举办“中欧保险创新论坛”,旨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增强中欧保险以及保险业与相关产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保险创新与监管协同,共建中欧保险生态合作新范式。
      本次论坛主题是“新能源、新智能、新未来——智能浪潮下中欧保险业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探索”,将主要围绕保险车型综合分级、智能驾驶及行业协同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等创新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汽车行业和财产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在保的新能源车辆超过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险是消费者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前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年初,推动搭建了“车险好投保”平台,助力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车投保难题,也是对这个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的落实。
      在本次论坛上,也将介绍大家关心的保险车型综合分级话题。保险车型综合分级是指在新车上市时,通过低速碰撞试验对车型的损失状况、维修成本等进行评估,结合车企提供的车辆技术、安全性能等必要数据,预测车型保险赔付成本,并按其高低程度进行车型等级划分,推动车险费率与等级评估挂钩,有助于促使各方同向发力,推动降低用车成本。
      论坛包括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圆桌讨论、成果发布等环节。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保集团等单位的负责人将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在主题演讲中,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将介绍新能源车险监管与发展;德国安联分享德国车型分级经验;英国大昌技术中心分享英国车型分级经验;瑞士再保险和人保财险将介绍保险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服务。此外,论坛将举行两场圆桌讨论,围绕智能化趋势下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开展沟通交流,增强行业链接,提升跨行业合作协同。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本次论坛高度重视,邀请了来自监管机构、全球保险公司、汽车企业、保险车型综合分级机构和知名高校等的多位重量级嘉宾。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关注报道,谢谢大家。
  • 中国证监会在支持北京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王利: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对北京用好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优势、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效能、服务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证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将立足服务首都所需和发挥资本市场所能紧密结合,积极支持北京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
      一是着力推动北交所持续发展壮大。北交所设立四年多以来,基本构建起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特色制度安排,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9家、总市值超86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合格投资者数量达900多万户,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高标准建设北交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政府债券约13.6万亿元,信用债市场开市运行,债券品种不断丰富。
      二是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北京板块”的服务功能。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超八成新上市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产业优势。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回报明显提升,北京上市公司2024年分红9900多亿元,占全市场的41%。“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辖区共有248家上市公司开展440单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效果明显。2024年北京企业发行科创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分别达2155亿元、741亿元,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支持北京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是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支持北京市出台落实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系列工作举措。深化科创板改革、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等典型案例正在京加快落地。累计将27个项目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自2023年8月开板以来,已支持960余家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累计融资超300亿元。北京金融机构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头雁效应”,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加快培育,目前共有6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
      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央地合作,全力支持和配合北京市做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金融向新 融智未来 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场论坛设置背景及亮点
    新华通讯社办公厅副主任郭立新:当前,我们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金融与科技的双向赋能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华社举办的这场论坛,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各方智慧,共同探讨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的路径与机遇,围绕破解技术转化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筑牢风险防控屏障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共同激荡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您提到的论坛亮点,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首先,论坛将帮助各界更好把握科技赋能金融、金融助力创新的发展趋势。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围绕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论坛将邀请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知名学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深入解读政策方向、分享实践案例、研判发展趋势。其次,论坛将发布一批金融信息服务生态的新产品、新成果。此外,论坛也具有较强国际视野和行业影响力。邀请了国际金融协会、西班牙《金融世界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机构的嘉宾参与演讲与对话,分享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观点与经验。论坛设置的圆桌讨论环节,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深入交流数字经济时代的行业变革与全球协作,为构建开放、稳定、高效的全球金融信息服务生态贡献智慧与方案。
      以上就是我要介绍的内容,欢迎各位朋友持续关注并支持我们的活动。谢谢大家!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外汇管理支持北京市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陈之为:近年来,北京有力促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金融高水平开放迈向新台阶。国家外汇管理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结合首都经济发展实际和企业迫切需求,持续推进外汇领域高水平开放和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积极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推出多项外汇便利化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积极支持外汇改革创新政策在北京落地见效,助力首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在北京率先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外籍来华人员乘坐地铁轨道交通可持外卡“拍卡过闸”等政策,并率先实现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在四、五星级酒店及重点文旅场所全覆盖,提升首都外籍来华人员外汇支付便利。二是支持以跨国公司和“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总部经济发展,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引领全国,形成了服务不同规模跨国公司的资金池管理框架,帮助百余家跨国公司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北京市参与试点企业年均跨境资金收支规模超1400亿美元,有力支持了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三是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建立外汇衍生品银企服务平台,率先将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纳入普惠金融体系,帮助更多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利用好外汇衍生品,有效应对汇率双向波动。目前,北京地区超2300家企业通过服务平台累计签约外汇衍生品业务129.4亿美元,中小微企业家数占比超九成。
      其次,我们积极支持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是持续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为更多优质轻资产、高成长科技型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渠道。目前,北京地区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签约金额合计近50亿美元,政策经过多次迭代升级,适用范围已从中关村海淀园扩展至全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单家企业借用外债额度从2018年的50万美元逐步提升至1000万美元、保持全国领先,试点经验被复制推广至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二是落地“科汇通”试点,便利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境外科研资金可以直接汇入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并适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政策,进一步助力外资在京设立科研机构,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三是简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登记和汇兑管理,引导更多优质境外资本投向北京地区先导产业。目前,北京地区QFLP试点企业共获批试点额度25亿美元,跨境流入资金投向科技、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
      第三,我们进一步增加自贸试验区政策供给,积极支持北京“两区”建设提质升级。今年9月,国家外汇局印发《关于在自贸试验区实施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试点的通知》,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涵盖5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4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以及1项账户优化安排。北京市可结合自贸试验区实际需求落地实施相关试点政策。
      下一步,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加强外汇管理政策创新,支持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支持北京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更多首创性外汇政策。另一方面,结合区域实际更好服务和支持北京地区企业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