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砂锅居饭庄位于繁华的西四南大街路东,它开业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了。
砂锅居自开业始,直到民国年间,一直是半日营业,到中午12时,就摘“幌子”、卷门帘,停止营业。这也算京城饭庄中的一怪,故京都流传有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其实,砂锅居真正“过午不候”的原因,是它的“货”做不出来。砂锅居卖的白肉,是头天晚上宰杀一头百十斤重的“京东鞭猪”,拾掇干净后,连夜放在一口直径四尺,深三尺的大铁锅中煮,经一夜煮火靠,次日晨正好熟透,八时营业,一上午就卖光了。由于一天只能卖一头猪,故只能“过午不候”了。这一罕见的经营方式,也起到了广告的作用。
人们为了品尝这一口儿,早早到砂锅居候着,生怕吃不上,有时还要预先订下。一来二去,砂锅居的名气越来越响,生意兴隆,始终不衰。
解放后,砂锅居得到很快发展。1952年,砂锅居为适应大众口味,增添了用小砂锅炖煮的“砂锅白肉”、“砂锅鸡块”、“砂锅丸子”、“砂锅豆腐”和“什锦砂锅”等砂锅菜,受到顾客欢迎。
进入新时期,砂锅居恢复了三百年老字号传统,不仅扩大了门店,装修了厅堂,而且挖掘出一些百年特色菜,品种也扩大到白肉以外的各种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