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森瞄准文博会出国寻宝

日期:2017-11-17 09:3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关海森瞄准文博会出国寻宝

  作为古玩艺术品的年度盛会,2017年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于11月下旬在京拉开序幕。届时,海内外收藏家将携自家“重器”亮相大会。古玩鉴赏家、收藏家关海森对文博会再熟悉不过,拥有数十载参会经验的他,曾策划过清代九帝官窑瓷器链藏展、中国古代外销青花瓷器展,颇受赞誉。面对即将开启的文博会,关海森数月前就开始琢磨有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金点子呢?

  上月,关海森特意远赴欧洲“出海寻宝”。看他的笑意,想必满载而归。果不其然,关海森立刻打开话匣子,介绍他最为倾心的三件珍宝。

  令人叫绝的玉插屏

  首推便是和田白玉插屏。“这是一件上世纪50年代的外贸工艺品。”关海森介绍,其曾作为国礼在国外辗转,此次是在丹麦的一位老藏家手中获得。

  这块重达1170克、像一本书似的和田玉,拿起时,需要两手稳稳地托住紫檀底座。玉石晶莹剔透、细腻光滑,雕刻线条中既有粗犷硬笔、凸显阳刚之气;又不乏细笔勾勒、暗藏温婉余味。当这些刻痕巧妙地搭配在一起时,一幅极具厚重感和气势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便跃然“玉”上。正面画幅上,雄姿奇伟的巨石犹如从仙气氤氲的天宫里倏然而降,数棵不老松盘踞于上;巨石以下,江水滚滚,水草淌淌;童子撑一叶轻舟,载着正在对饮畅谈的三位文人雅士,逆流而上渡过这万重山。背面画幅上,松、竹、梅三友屹立峭石之上,与正面的三位雅士交相呼应,加之老翁、童子、亭台、薄雾和仙鹤的点缀,粗细线条所塑造的浮雕之美尽显灵气和神韵。

  关海森将这件玉器的特点归纳为“三大”——大料、大胆、大气。首先,这么一大块完整的和田玉已经鲜见稀缺,单看它的尺寸、白度和细腻感,即使不加雕琢都很珍贵。其二,大胆和大气在于插屏的精湛工艺。它一定出自当年国营厂大师的纯手工。寥寥几笔的高浮雕技法不仅将山体激活,凸显层次感,让悬空巍峨的气势一览无遗;江水的刻痕可谓画风一转,细柔的线条兼顾了水的动态和灵性。在玉石上雕水是最难的,只能通过线条来区分展示天空、山水、人物的特征,这难度远非画纸、瓷器所能比。而且,这门工艺正在失传,除难度大以外,太耗费材料也是主要因素,这样一幅山水画至少消耗掉了原玉石体积的三分之一。

  “活捉”至宝珐琅彩

  相比和田白玉插屏的“三大”,第二件宝贝珐琅彩可谓“三怪”——器形怪、颜色怪、落款怪。

  这件被关海森调侃为“活捉”而来的器物来自一位北欧藏家,其在瑞典的一家拍卖行获得。之所以称为“活捉”,是因为瑞典藏家并未看出门道,“三怪”让瑞典藏家以为这只是一尊普通的粉彩瓷,甚至是日本货。但关海森登门拜访时,一眼相中了这匹“宝马”的真身——珐琅彩。“这也是我此番出行收获的最有价值的珍宝。要知道,拍卖会每十件过亿元的拍卖品中必有一件珐琅彩。”

  珐琅彩颜色鲜艳异常,晶莹剔透,具有宝石质感,故因此得名。为什么珐琅彩如此高昂珍贵?首先还是因为存世稀有,其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将铜胎珐琅技艺移植到了陶瓷上,并在雍正、乾隆朝延续,但仅限于宫廷烧制,且以鼻烟壶等小器物居多,如此大的陶罐很罕见;其次,珐琅彩烧制难度较大。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尊珐琅彩底部的落款是古月轩——是一个专门烧制珐琅彩的堂号,但具体年代究竟是康熙、雍正甚至更晚,古玩界莫衷一是,可谓一大谜团。这也为珐琅彩增添了一丝隐秘色彩。

  邂逅失传的知音尊

  第三宝是清康熙年间的知音尊——这件让关海森在比利时赶飞机前阴差阳错邂逅的器物,来自于布鲁塞尔一家文物修复行的客户。偶遇异国同行的一见如故感,让这桩买卖仅花20分钟便基本谈妥。

  知音尊,顾名思义,器物表面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弹奏《高山流水》觅得知音钟子期的这段妇孺皆知的佳话。“知音尊的相关资料早已遗失,无法寻觅。恐怕只有老古玩行家才懂其中奥妙,不少新手会把它当成类似青花瓷的罐子,甚至还去配一个木头盖子,实在贻笑大方。我数十年前曾在一位老藏家那儿见过,但也只是很小的残器。之后再未得见。”关海森介绍,虽然因其底部较厚,造成了先天烧制时的窑裂,但瑕不掩瑜,如此罕见巨大且完整的知音尊无论从哪方面评价都是叫人拍案的。

  知音尊的珍贵不囿于其稀有——首先,它的工艺奇特罕见,相较于普通瓶瓶罐罐的器形,知音尊具有双层内胆,尊外镂空彩绘,尊内别有洞天,独树一帜;其二,尊身釉彩使用的是素三彩,即绿、黄、茄紫三色烧制而成,没有大红大紫的暖色调,此法是康熙年间最为著名的釉彩;其三,它的工艺采用泥雕跟泥塑相结合。泥雕是将多余的地方镂空挖去,泥塑则是将点缀物糅合进去,两者相得益彰。“你看,伯牙身边的香炉香烟袅袅升起,化作漫天祥云,象征天空,极具浪漫意境;顶部是中国传统元素富贵牡丹,同时几棵青松仿佛小孩儿般探出脑袋却不露山体峭壁,给人以对琴曲中高山的无限遐想;水流的表现不落窠臼,未选择普通手绘而是另辟蹊径采用泥条盘筑法,以柳条编织的模样来象征流水。”整个知音尊工艺复杂,构思奇妙,以独特的方式给人们再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