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钞胡同 元代币制见证

日期:2023-05-06 09:25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 宝钞胡同春天一角。
  • 宝钞胡同春天一角。

  原标题:宝钞胡同 元代币制见证

  提起“宝钞”两个字,大家一定能联想到,这是一个跟钱有关的胡同。但对于“宝”来说,一般人又会产生本能的误解,以为是元宝、宝物之意。其实呢,“宝”来自谐音,本源是“倒”。那“倒钞”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聊一下宝钞胡同的历史就明白了。

宝钞胡同春天一角。

宝钞胡同春天一角。

  宝钞胡同的故事得从元代讲起。这是中国古代金融史的一个片断——宋代的币制。由各地自行印造“会子”“交钞”,但互不流通。元中统元年(1260年)对此改革,开始发行中统元宝钞(即钞票),全国通用。但纸钞用久了便会破损,为此朝廷制定了《倒钞法》,这里“倒”就是“换”的意思。为满足新旧纸币兑换的需求,朝廷专门设置了“倒钞库”,其功能有些类似于今天各银行柜台的破损钱币兑换业务。

  下面要划重点了。旧时的“倒钞库”由户部主管,其办事机构便设在今天宝钞胡同南口,故胡同原名为“倒钞胡同”。但在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上,“倒钞”被讹为“宝钞”。而“宝钞”确实更好听,也更符合人们对金钱的认知。于是,将错就错,“宝钞”这个名字就一路沿袭了下来。

  今天的宝钞胡同十分狭长,南起鼓楼东大街,北侧接近北二环,成为钟鼓楼东侧的一条南北动脉。这条动脉就像一个连接器,将两侧东西走向的若干胡同串了起来,其中包括豆腐池胡同、净土胡同、琉璃寺胡同等,都是很有历史的街巷。据报道,1970年开建地铁二号线时,在宝钞胡同北口曾发现一口大缸,里面窖藏的都是元代瓷器,更是印证了宝钞胡同及其片区的历史价值。(文/蒋晨明 摄/文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宝钞胡同 元代币制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