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楼胡同 小巷里的大历史
历史上的火烧赵家楼就发生在这里。(蒋晨明 摄)
不知道赵家楼胡同的人,也一定会知道赵家楼。五四运动时,“火烧赵家楼”是载入史册的重要历史事件。
1919年,爱国学生因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一把怒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个人官邸。这官邸就是赵家楼。
赵家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穆宗时期,其为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的宅邸。因后花园假山上的亭子似楼,故名赵家楼。曹汝霖在此居住时,院内共有房50多间。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分东院、西院、中院三个院落。
今天,赵家楼南侧称前赵家楼胡同,北侧称后赵家楼胡同。走在附近胡同里,时而老宅平房,时而又是现代楼房。严格来讲,已没有太多“胡同”的味道了。原来阔绰的赵家楼遗址已经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家招待所,大门开在北总布胡同上,招牌十分醒目,叫“赵家楼饭店”,大门还是近代西洋式的。
由于赵家楼的烈火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所以赵家楼饭店也有了一块特殊的牌匾——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牌匾提醒着过往的行人,别看建筑其貌不扬,小巷也那么普通,但这里却可称得上是百年中国巨变之开端。(蒋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