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斜街 梨园文化的见证

日期:2020-10-09 11:19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字号:        
  • 樱桃斜街 梨园文化的见证
  • 樱桃斜街 梨园文化的见证

樱桃斜街梨园公会。(刘平 摄

  有个热播剧叫《鬓边不是海棠红》,讲的是时代变迁大背景下北平梨园内外的故事。梨园文化确实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胡同里还沉淀有不少梨园文化的见证物。比如樱桃斜街的“梨园公会”。

  樱桃斜街是大栅栏西侧的著名斜街之一,其65号即是曾经的“梨园公会”所在地。此院有个鲜明的“身份证”,那就是它的四个门簪上雕着“梨园永固”四个字。

  梨园公会旧时是为戏曲界服务并进行行业管理的组织。用今天的词儿来说,就相当于“戏曲业协会”。公会不仅要为艺人组班、邀角,还从事着为贫苦艺人生养死葬及其它公益事项。公会的班底相当厉害,凡是你听说过的名角,可能都会与之相关,包括谭鑫培、俞菊笙、杨小楼、尚小云、于连泉、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高庆奎等。

  梨园公会最早起源于晚清,初设在天桥精忠庙内,后来才迁至樱桃斜街。宅院并不太大,两进传统四合院格局,由正房、两侧厢房、倒座房、后罩房等建筑组成。目前为普通居民住宅,保存相对完好,主体结构尚完整。(蒋晨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樱桃斜街 梨园文化的见证